(佑佑手中沒帶「阿楞」,不是沒帶出來,而是阿楞因為又受傷了佑佑放在車裡休息,換帶另一隻大頭狗;佑佑很高興,因為又無預期的看到「好廟拜透透」書中的廟宇)
◎ 後龍迴天宮:
「迴天宮」是我們去苗栗後龍慈雲宮、吃完刀削杏仁冰後要回台北時在路上不經意看到的路標,但如果佑佑沒提起我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特殊廟宇。
「這是我『好廟拜透透』書上的一間廟宇,拜二郎神君的廟,我沒拜過主神是『二郎神君』的廟耶」,佑佑一瞥路上的指標後,很欣喜的說。
佑彥阿嬤和佑彥媽覺得已經來到苗栗後龍,不妨順便去拜拜,因此我們臨時依循指標前往佑佑口中特別的「二郎神君」廟宇。
相關傳說如下,請參考:
據說太平洋戰爭時期,村里的男丁被徵召至南洋打仗,配戴「二郎真君」的護身符後,都平安歸來(不管信不信,總之這是當地人的信仰說法)。
因此現在中和里的青年服役前都前往祭拜,祈求軍旅生涯平安,已成了中和里的傳統。
進入迴天宮需經過鄉間小路,我們這五個外人誤打誤撞的找到迴天宮,看到這個特別的廟宇。
想到「二郎神君」會讓人想到西遊記中楊戩大戰孫悟空的場景,有三顆眼睛和一隻哮天犬,是二郎神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形象」。
迴天宮是近百的老廟,是全台唯一首先供奉二郎神君楊戩而建的開台祖廟,木雕的雕樑藝術手工細膩。相關照片見下:
歷史味的迴天宮~
三眼的二郎神君~
多數廟宇的前庭此處都是飛龍圖騰,二郎神君與「哮天犬」有特殊關係,因此迴天宮以哮天犬取代龍鳳~
彥彥這次除了帶兔兔出來,也帶了另一個小狗好朋友~
我們家就佑佑這隻最虔誠~
似虎、似獅,又似狗的門前大石雕~
◎ 後龍鄭崇和墓:
我在旅遊書上沒看到後龍的鄭崇和墓的介紹,連小方塊式的解說也沒有,但在地圖上寫著幾個小字「國家二級古蹟」,就在交流道下的7-11左側而已,而且佑彥媽也剛好要至7-11買咖啡,因此我臨時想至此看看。
不過佑彥阿嬤一聽是「墓」,哪管是不是古蹟,直覺小孩不要去比較妥當,因此買了咖啡後,只有我進去瞧瞧這個不被注意的國家二級古蹟:鄭崇和墓。
關於鄭崇和墓的歷史介紹(以下資料引自網路)如下:
鄭氏古墓,座落於後龍龍坑里,後汶公路起點和縱貫公路銜接處東北側。該地昔稱「十班坑」,現稱「龍坑」;所謂坑,是指山間谷地,乾隆年間尚為平埔族所有,因其頭目名「什班」,故稱為「十班坑」。
「鄭崇和墓園」,建於清道光七年,為崇和次子用錫所築,結構完整,墓前石雕精細、栩栩如生;道光十二年,皇帝追封崇和為臺灣第一位「鄉賢」,特賜造旗官墓。
不但是後龍鎮首屆一指的古蹟,同時,也是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古墓之一,目前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鄭崇和墓園就在三號省道旁,往前約二十幾公尺即可到達~
鄭崇和石碑簡介~
墓園進口處,豎有一方神道碑,碑文如下:
「皇清 覃恩誥贈奉政大夫禮部員外郎 晉贈通奉大夫奉 旨入祀鄉賢祠詒菴鄭先生暨德配 覃恩誥封太宜人 晉贈夫人恭懿陳夫人神道」。
臺灣現存古墓有神道碑者不多,更顯珍貴。
墓前有文武翁仲石象,立於左右,另有成對石馬、石羊、石虎,或立或伏或蹲。
石馬,係以馬賜騎之意,石羊及石虎則作敬獻長祭解。
除了翁仲之外,墓園左右還有兩支石柱華表,分別刻有正楷字樣:
「恩受榮封更享松榆俎豆 慶餘積善己著蘭桂科名」,以表彰鄭崇和功業之灼華。
這兩根筆狀石柱是後來增建的,聽說(傳說)之前這些動物晚上會出來覓食,後來在地方耆老的建議下增建兩根石柱,才讓石虎等獸安分些。
鄭崇和墓既然是國家二級古蹟,政府應該派專人管理整修,否則一段時間未整理容易荒煙雜草,路上也無指標指示此處,感覺這國家級的古文化資產的價值少了些光輝,可惜些。
◎ 如何去:
「鄭崇和墓」就位於中二高後龍交流道下附近,下交流道後循3號省道往後龍市區行約幾百公尺即可看到7-11(如下圖),「鄭崇和墓」位於7-11左側小路往前約二十來公尺處(至於「迴天宮」恐怕要進入後龍市區後問在地人,因為我們也是誤打誤撞才到達迴天宮)。
原文出處: 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060052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