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我們有很多經驗法則告訴我們,因為我們已經不知道有多少被商家、甚至路人用不置可否、或不可置信的眼神告訴我們:「他們怎麼都說台語?」
比較正向的說法是:
「哇,好可愛喔,都說台語.....」
或「這樣很讚,要學台語啦,像我們孫子都只會聽台語但不會說......」。
比較不怎友善說法的:
「都說台語,那上學聽的懂國語嗎?」
或「都說台語,那你們一定沒在帶小孩,是給阿公阿嬤帶的吧」。
「嗯,是阿嬤帶的,但我們本來就會讓他們說台語了啦」,我們大概只能笑笑的回應。
哪管誰帶,彥彥頭一年給社區的外省保姆帶(只是陳述事實,區分省籍非本意),現在也是「回歸」我們的家庭語言啊。
我知道佑佑、彥彥上學後一定以北京話(國語)為主,而我們生活上沒有刻意「完全台語」。
穿衣哲學中有「混搭風」,我們的生活語言上也沒有刻意讓「台語、國語」混搭,我們就是「隨性」為主,給個說法就是「在家裡,是『台語為主,國語為輔』」,生活語言會以台語為主,但部分名詞還是會說國語,很隨性的會有國台語交錯的語彙習慣。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國語(北京話)當然是當道(尤其台北),我知道佑佑、彥彥在學校絕對是以「國語」和同學互動為主,雖如此我也不太擔心孩子未來是否會「不習慣說」、「忘記怎麼說」、甚至「鄙視」台語,我反而對說台語的他們有著很浪漫的期許:
如果可能,能讓他們周邊的原本不會說台語的同學、朋友都能「耳濡目染」的說簡單的生活台語。
這不是不可能,因我或佑彥媽的同事只要看到佑佑、彥彥,平常不說台語的他們他們反而都會收起「國語」,用一些不太標準的台語和他們互動。
連佑彥媽姊姊們的小孩原本也不說台語,但因為跟佑佑、彥彥玩在一起久了,只要孩子一起玩,這些原本不說台語的小朋友碰到佑佑、彥彥都會「落」很多台語呢。
我的期許浪漫嗎?我自己也不確定,也許需要再幾年,等孩子進入學校體制後再觀察才能有最後答案吧。
P.S.
有語文研究者會認為「台語」、「閩南語」、「國語」、「北京話」有不同的文化意涵,我只是主觀概括的區分,文中的「台語」亦即「閩南語」;「國語」意即「北京話」。另,相對於原住民語、客語,台語還是強勢語言,本文純粹以我們家庭語言(台語)為出發點隨寫,以上澄清。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5195105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