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總統大選這一票

原本要選擇三月二十二日(總統選舉)前一兩天出國,因為出國費用省了許多。但有人為了投票返台,我們這時候出國似乎說不過去......
 

之前有點逃避這次選舉,從來不知道對總統選舉的消極、失落.......那滋味是那樣的孤獨,而選擇投票前離開台灣,回來接受選舉結果,是那時候有點自我放逐(或稱逃避)的方式之一。
 

我想佑彥媽大概依我,如果我選擇不投票出國,那她也不會認為神聖的一票有多重要。
 

不過事後想想,我們還是選擇留在台灣,至少用這張票表達我們的立場,善盡憲法明訂的權利與義務,結果輸贏則是另外一個層次,不是我們能掌握的。
 

中間選民?是中立客觀的一群?還是西瓜效應的一群?如果別人形容我們是中間選民,我覺得這樣的稱謂並不是誇讚。
 

我們從來也不是中間選民,我們只屬於「不表態」選民。
 

台灣的政治環境讓我們變的非常實際,對於政見的要求也趨於遠見,不過有人把未來五十年的願景當成政見,到底是怎樣?誰也無法料想五十年後的台灣面貌,卻能提出這種超長期的夢幻藍圖?
 

理想的彼岸到底在哪?振興經濟的良方到底是振興了誰的經濟?在政見滿天飛、支票隨意開的現在,檢驗候選人的好壞不能只看政見,檢視這兩位候選人的個人品格、執行力等,從長期觀察也許是檢驗候選人的方法之一。
 

近日看到一則廣告:「台灣的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
 

是廣告?還是政見?還是選舉的操作語言?
 

如果把候選人最後幾天提出的報紙廣告內容,簡化為一種意識型態的交戰似乎過於粗鄙,但是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的是:
 

「如果沒有總統大選,也許台灣的前途不會那麼迅速受到討論,得到KMT與DPP對台灣前途的『共識』」。
 

現在是一個比較誰愛台灣的年代,也是一個比賽誰是聖人的年代。比較偏左翼的知識份子會期待一個公平合理社會的產生,兩個候選人都沒提出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福利政策,或許他們的政見白皮書或官方網站有,但連他們在公開場合都少討論了,一般大眾根本無法知道台灣的社會福利走向為何?他們要催生什麼樣的台灣?
 

其實從很多有接觸格友的平日文章,我大概可略知一二藍綠的傾向,裡面包括我覺得不錯的格友,但我不會刻意與這些格友「保持距離」。
 

請格友尊重每個人表態的權利,就如同我上班的環境,大家非常尊重彼此的立場一樣,就算辦公室藍綠的對比約為九比一,但同事間不會因此劃清界限,還不是一樣共事愉快。
 

希望以上言論也別造成另外彼此阻隔的牆,如果你刻意把政治當成交友的唯一正確指標,那我們的頻率肯定不同。若因為這文的影響,直接把我們格子列入不受歡迎的「黑戶」,那我可會非常高興。
 

因為藉由你主動將我們格子隔離,我們比較懶,可藉此反篩選頻率相同(不是立場相同)的格友。
 

政治選擇沒有對錯,非敵即友的政治選擇操作,不應該用在平日交友。
 

我自覺沒有太極端的用詞,並不擔心自己的文字和內容受到調侃或挑戰,文章既然已經發表,我自然不是唯一的詮釋者。
 

你的詮釋我尊重,但請不要刻意在我的格子留下無連結暱稱的謾罵,也請減少有情緒性的挑釁與奚落(恕刪)。
 

今天,是藍、綠能量大動員的一天,我們選擇這天離開熱血沸騰的台灣,投向另外一個熱情洋溢的國家:帛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