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有樣學樣:Copy Dog(彥1Y6M)


一聽到我們回家開門聲,佑佑就會跑去房間躲棉被,

彥彥則是一隻Copy Dog,總是模仿哥哥~

今天是愚人節,我叫「余仁詰」!

新竹縣新埔鎮女子林佳嫈五年前的四月一日愚人節生下一名男嬰,其丈夫一時興起說:「正好我們姓余,那就取名叫余仁詰吧!」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假性單親時間

木柵動物園16
 
 

單獨和這兩隻相處,可是閒散、也可以是緊湊。
 

三月佑彥阿嬤去印尼七日,原本早上要送彥彥去保姆家,但看佑佑和彥彥每次都玩的開心,彥彥也頗好帶,因此那幾天都讓佑佑和彥彥在家一起帶。
 

佑佑不用說,整個超級好帶、好玩的;彥彥還小,偶爾不得意時哭哭,偶爾搶輸哥哥時會哭哭,大體上來說一次帶兩隻沒什麼問題,不是我行,而是這兩隻基本上OK啦。
 

只是遇到用餐時,會比較麻煩些(其實洗澡也有點麻煩),到底要不要開車出門實在很矛盾,因為:「很方便、也很不方便」。
 

因為開車去買畢竟比較能買到我們想吃的(住家附近比較少吃的,且時有陰雨),但開車出去要同時顧兩隻畢竟比較吃緊,但不管如何還是要出去吃飯,這可避不開,因此還是開車出門用餐。
 

晚上佑彥媽回家,佑佑告訴佑彥媽:「下午有阿婆牽他的手......」。
 

是的。
 

說來也狼狽,那幾天天氣都有點陰陰的,偶爾飄來細雨,我開車停好車抱小隻的下車,有一點綿綿細語沒撐傘(因為自想:走幾步就是人行道了),開車門讓佑佑下車時,有一個阿婆可能看到這種景象不忍心,從涼亭跑來牽佑佑並要幫我關車門。
 

我從阿婆的舉動和眼神,阿婆有可能誤會了。
 

因為上班時間沒上班、穿的居家服和拖鞋、帶兩個稚子出來、外面下細雨還......
 

阿婆可能以為我是:
 

失業帶兩個稚子小孩子沒媽媽單親父親......」。
 
 
 
 

那幾天有一次,佑佑「高高興興」、「笑笑盈盈」的告訴我,他把珍珠奶茶打翻了,我差點從沙發上跌落下來。
 

我們三人都在客廳,只是我在看電視他們兩隻在旁邊喝同一杯珍奶。也沒聽到兩隻因為搶珍奶而有不快或互搶的舉動(他們兩隻尚在我餘光可及範圍內)。
 

「Bin-You,你們c相搶喝珍珠奶茶(台語)?」,我問那個目前能和我對話的那隻。
 

「Vo 啦,因為我和弟弟喝不到珍珠,我把這個(指珍奶封口)打開啦」,佑佑回答說道。
 

「......」,彥彥還不會辯駁,用無辜的看著我。
 

「拍謝,c爸爸自顧看電視......」,其實是爸爸失責啦。
 
 
  
 

木柵動物園27
 

木柵動物園25
 

還沒休假前就有告訴佑佑,要帶他和弟弟去動物園,但連日細雨不方便外出,趁一日下午沒下雨,也曾看小葉子家去動物園的經驗,動物園關門前才進動物園走走,人會少很多,而且打算動物園關門時順便去帶佑彥媽下班(自以為時間安排的很剛好)。
 

這天是上班日,動物園五點關門前,我們近下午三時買票進入動物園,人確實比往常少許多,看動物也不用人擠人,可選個好位置看個夠。
 

這裡很大鐵定看不完,但當成悠閒純散步也還不錯,順便完成家裡這兩隻要去動物園看動物的允諾。
 

那幾天有太多讓人生氣、讓人開心、讓人反省的事情發生。
 

木柵動物園23
 

木柵動物園17
 

木柵動物園15
 

木柵動物園14
 

木柵動物園13
 

木柵動物園11
 

木柵動物園09
 

木柵動物園08
 

木柵動物園05
 

木柵動物園20
 

木柵動物園02
 

木柵動物園19
 

不知道是我們對小孩的容忍度高,還是對小孩的要求規範不夠高,總覺得這兩隻在家、在外的行為我們都算滿意(我們是容易滿足的夫妻啦)~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短篇日記彙整(970323-0329)

0323
莊:「選前就知道會輸」!我勒,選後還說這麼不得體的話!
連看「國家寶藏」、「關鍵危機」~

0324
DPP該靜心自我檢討~
整理帛琉照片~
晚上六點在國光號下車地點接佑彥阿嬤、佑佑回家~

0325
帛琉照片拍的不多(不到1G),也差不多整理完,製作一簡單的紀念影音MV~

0326
家裡被蚊子攻擊,門窗都沒開打從哪來?人蚊作戰中~

0327
彥彥最近就是要自己吃飯!餵他他不吃,就是要自己吃!

0328
彥又因爬棉被,頭撞到門角~

0329
彥打預防針~回(住)八德娘家~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老二的界線(1Y6M)~

彥彥居家01
 

彥已經一歲七個月,明天要回桃園打預防針,可預期的應該是哭哭收場,而且現在還沒打針,一看到醫生(魔鬼?)就開始「醞釀」哭的情緒。
 

之前去社區診所看診等待號次時,彥彥就「意圖」拉我們的手往診所外走,欲迂迴逃離即將到來的受難現場。
 

彥彥的佔有慾頗高,對於「分享」的意思似懂非懂(或許這小子已瞭解,只是不想分享),而現在佑佑動不動就告誡(嚴肅的口吻)弟弟:「要分享!」,或跑來告狀:「弟弟瓏不要分享ㄋㄟ」。
 

但大體上而言,他們兄弟倆有他們特殊的互動方式,彥彥有他的堅持,某部分來說彥彥會強烈的貫徹他的需求或想要,間接造成「執意」的意涵。
 

對彥彥而言,他的需求可不能打折,尤其碰到佑佑有相同需求的時候。
 

例如:兩個人有「默契」會「同時」想要玩「相同」的玩具。
 

最近彥彥玩樂的主力除了積木外,發覺他自己想玩動物卡的頻率也比較高,因為每次他說一個動物的名字(彥彥的口語還不是很清楚,但已有雛形,可能只有我們聽得懂吧),全家幾乎要用力鼓掌,他高興的勒。
 

所以彥彥會用來表示不爽、不安,如果我們用掌聲肯定彥彥,他必然也會用可愛的笑容回應。
 
  
 彥彥居家06 彥彥居家04
 

可理解,彥彥已經進入可以和我們進行有意義(非說之前互動無意義,而是現在「更」有意義)互動的時期,我們也會慢慢讓彥彥知道:哥哥不是每次都要讓弟弟
 

現在如果佑佑先玩的玩具而彥彥跑過去執意要拿,我們會從之前一昧的請(其實是「半強迫」)佑佑先給弟弟玩,到現在告訴彥彥「哥哥玩一下才該你,要輪流......」的態度,就算彥彥用哭來表示想玩,底線大概不會像之前如此渙散,讓彥彥很隨性的在家裡當山大王。
 

其實彥彥已經慢慢懂了,我們也慢慢凸顯一些家庭規範,因為老二有天生的優勢和劣勢,而這些都可能是形塑日後性格的潛在變項。
 

彥兒是我家最後、最小的一個寶貝,和之前佑佑教養內涵不同的是:
 

育兒經驗我們已經不是頭一遭(有佑佑的經驗),但手足情誼與互動是之前沒碰過的。
 

這方面我們仍可大聲的說,一個小孩和兩個小孩的生活態樣與教養方式不同,我們仍算新手,有權利不完美,但我們仍會實驗中跌倒,在生活中修正育兒態度與方法。
 

彥彥居家03 彥彥居家02
 

彥彥居家05
 

一隻玩積木、一隻看書,各玩各的就沒問題啦!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帛琉4日】:紀念影像MV(20080316-19)

昨晚大概已經把帛琉的MV弄完,花的時間不多,就是把一些照片和音樂的拍子略作整合,不過請注意「花的時間不多」這意思......這意思就是「就算不多,也花了時間」。
 

因此當佑彥媽覺得裡面兩三張照片挑的不好......要我重新改照片時,我頓時有點頭暈。
 

「不用啦,這樣比較真實自然」,我說。
 

這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已經用了不只一次。我真的不想再重新改來改去了啦,就算「花的時間不多」。
 

各式各樣的珊瑚礁、熱帶魚、水母湖的上萬水母的奇特景觀、萬魚鑽到你的手上吃麵包、鯊魚在你腳下不到幾公尺的刺激感,帛琉的大部分感受無法訴諸文字、照片與影像。
 

別太挑剔啦,妳這樣已經很好看了,孩子的媽~
 

不過比起帛琉的海景,論誰都失色!
 

Xuite過度壓縮破壞原檔,可直接按這超連結自動播放(但網路連線如果比較慢會有點斷格),或下載後(按滑鼠右鍵/另存目標)再看亦可。 
 

【帛琉4日】紀念MV

【帛琉4日】:側寫天氣 / 相機

第一天,太陽超大,導遊一直告訴我們要補擦防曬油,不然很容易曬傷。
 

因為佑彥媽三不五時就補防曬油,因此我也「順勢」補擦很多次。
 

團裡有幾個年輕男孩就是為了男人的面子不擦,隔天感受到帛琉豔陽的功力。
 

連我擦了好幾次,剛回台灣時手臂都也都略有脫皮,這幾個年輕的小朋友回台灣恐怕是整個皮都換過一次吧。
 

第二天,天空有點陰陰的,要搭船出海時天空下起了小雨。
 

要不要租一天禦寒衣?
 

看著大部分的人都租了禦寒衣,我們才在最後一刻決定兩人都要租。
 

「好險剛剛有租」,我們在船上互相使了眼色。
 

因為急駛的快艇讓雨水打在身上更痛,加上略涼海風陣陣吹襲,還沒下水恐怕就已經感冒。
 

帛琉的海水就算陰雨天也溫溫的,因此下水溫度不是問題,上快艇後簡直像是吹大型的涼風扇那才是問題,陰天時請不要鐵齒,禦寒衣真的要租。
 

 
 

 

至於照相,雖然有人說來帛琉怕弄濕、海風等因素,可帶消費型小相機即可,但我們還是帶DSLR(350D)和富士Z5出門,且九成以上都用DSLR照相。
 

但千萬要找可防水的相機包包,第一次出船相機包包的外側就整個潮濕,雖然包包的內襯號稱防水,還是拿一個塑膠袋把整個相機包起來預防不測。
 

其中有一點很想分享的是(因為在帛琉時看到海景就有點小後悔):
 

出國前旅行社有送防水相機(就是非常陽春的那種傳統相機,加上一個殼子),但總共只有27張,用照完「可立刻預視」的數位相機太久,都不大確定自己有沒有照成功,有點胡亂照一通。
 

而且重點:
 

佑彥媽號稱會游泳,但在帛琉我真給敗給她,一下水我的右手就要牽手(別誤會,我們不是感情好,她是說在大海中怕溺死),左手就拿防水相機,要照的時候單左手很不穩(因為有水流),旁邊佑彥媽又一直拉手,且戴潛水鏡根本也不大好看那個小鏡頭到底有沒有照到我想要的景,整個就是「卡卡」的。
 

所以建議:
 

如果有預算(因為不便宜)可先在台灣買防水袋或防水盒,或有朋友可借更好。再用一般的數位相機拍攝,這樣照片品質會漂亮許多,回飯店也可以刪除拍爛的照片。
 

(27張照片我們返台都沒洗出來,因都預想照片洗出來應該都是「模糊」取勝吧)。
 

 

P.S.怕出國相機記憶卡空間不夠,事先把三張CF卡都帶出門(1G、2G、4G),但想不到連第一張1G都沒照滿,因為大多數在水裡啦,由此印證如果預算充足,買(借)個防水相機或防水袋(盒)來帛琉,應是值得考慮的方向。
 

2008年3月25日 星期二

【帛琉4日】:側寫外交 / 殖民

在帛琉,都常可看到中文字,不管是電視節目或商店街的招牌。帛琉,我們的邦交國之一,還沒來帛琉前一直沒仔細注意誰是我們的邦交國。
 

台灣的外交困境不管是金援外交或務實外交,未來的馬總統說要廢除金援外交,其實我只看到這個新聞標題,心中有些疑問「未來的外交會如何做?」
 

「修正」金援外交的部分作為應是可行,面對中國在國際強橫對我們邦交國「拔樁」,必要的金援不用污名。
 

況且金援外交如果能協助邦交國做一些基礎建設,不必像部分人常用「把這些錢花在國內的教育、營養午餐......不是很好」的論述,現在全球是國際村,除非台灣想置身國際事外。
 

帛琉市區導覽在車上時,導遊告訴我們:「這間是台灣政府出資蓋的,花了XXX萬元......、這間也是台灣政府出資蓋的......」,連到訪帛琉的國家歷史博物館時(區外有男人會館),原來這國家歷史博物館也是台灣金援協助建造的。
 

看到台灣在帛琉的實質金援,我們在心中OS:「這些錢投到水中,至少沒有連噗通一聲都沒響」。
 

當人民思考為何而來,當土地思考歷史的命運,當人與土地有更深的結合時,認同的意識就會出現。
 

我不能否認,在帛琉本島進行市區觀光時,當導遊介紹帛琉的殖民史演變時,我會想到台灣,會比較台灣的殖民命運。
 

當然更不能否認,帛琉與台灣這兩個國家,有不同的被殖民經驗,台灣雖人混亂,但亂中還是有序;帛琉算是比較單純樂天的國家,從思想、生活、需求、交通都是單純(聽導遊說,帛琉之前全島共有一支紅綠燈,但兩年前因故拆除,目前並無紅綠燈設施)。
 

兩個國家勾勒出外來殖民者與本島住民反抗的雙軌演變過程,正因為台灣與帛琉不同的被殖民經驗,我們很慶幸台灣其實是個可愛的國家,從衝突中找進步,從沮喪中看到許多希望與允諾。
 

以上帛琉行後,隨意側寫二。
 

【帛琉4日】:側寫海 / 陸

為了不與總統大選投票相衝,因此選擇於3/16-3/19到帛琉走走。以下一些在帛琉四天的想法,隨寫一二分享。
 

我們出發當天正值藍綠活動拼場,離開台灣也代表不想把這些情緒帶來,不過這裡有些地方很「台灣」。
 

帛琉的「國際」機場,和嘉義市的火車站差不多,入境比約四、五個海關驗證口,離境時只有一個驗證口(不是當時只有一個人值班,而是帛琉離境驗證就只設計一個驗證口),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形容頗貼切。
 

帛琉的入境大門右邊,就有一個非常醒目的陳水扁和帛琉總統(總理?)的巨型看板,帛琉共和國可是我們的邦交國之一,台灣是帛琉重要的外交金主吧。
 

機場前的道路,我們看起來就是鄉間小路嘛,不過導遊說這是帛琉的高速公路,時速高達「40」km,當時以為導遊開玩笑。
 

不過隔日進入帛琉的市區環島公路,時速限制從15到20km。原來導遊說的不是笑話,40km真的是帛琉級的高速公路啦
 

帛琉因為人口只有一萬九千多人(含臨時居留、工作的外國人),因此環島公路和著名的KB橋都是日本協助興建的。
 

因此帛琉幾乎想得到的日用品都要靠外國進口,台灣、日本出力不少(帛琉以前是日本的殖民地),飯店打開電視約有六、七個頻道,除了美國電影外,還是以華語為主,其中還包括TVBS2100和新聞台。
 

說真的,帛琉的鬧區不比台灣花蓮的鬧區,帛琉的SOGO就像一般台灣普遍的超級市場,台灣在帛琉的駐外使館就位在SOGO的三樓。
 

以上不是揶揄帛琉的建設發展,他們欠缺的資本主義建設,都在蔚藍的海上、海底蓬勃發展。
 

非常非常值得看帛琉的海底世界。有多美?
 

平常在水族館看到的各式各樣熱帶魚,你把這些數量倍數相乘、魚種倍數相乘、和魚兒互動的距離倍數拉近,你大概可以想像這種美的畫面,有多美?文字一寫就打死畫面,只能想像(待序......)。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訊息】發展遲緩兒童篩選檢核表(1至6歲)

研所同學「儀」公費留學芬蘭,因故找一些兒童發展遲緩的資料,他擔心城鄉差距的父母無法即時有相關資訊參照,建議把相關資訊PO在格子。嬰幼兒各個時期(年齡)的檢核表均備,有小朋友的父母可參考一下表格指標,比兒童成長手冊那本還詳細許多。

 

兒童發展檢核表供民眾下載
 

臺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共 13 份(95年12月修訂二版),請民眾依照兒童年齡發展期程的各階段,選擇適合的檢核表下載及檢測 ,若在篩檢時,發現兒童有發現異常項目,請家長儘速帶兒童至各地醫療院所進一步診斷檢查。
 

相關表格資訊請自行連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該頁面
 
 

側寫彥彥居家(1Y6M)

上星期因為我們去帛琉、彥彥請保姆帶三日全天,而佑彥阿嬤要回嘉義投票,因此和佑佑回嘉義一星期。
 

因此從星期到現在,我們家庭(人)就是出國的出國、在台北保姆家的在保姆家、在嘉義的在嘉義,家庭整個「分崩離析」啦。
 

彥彥也少了哥哥這位吵友玩伴老師
 

第二個小孩照理說是比較得心應手,不過因為佑佑、彥彥個性不同,也延伸許多不同的教養曲線。
 

彥彥比佑佑缺乏安全感,有時候離開他一下就會哭;有時候讓他在房間一個人玩積木我們在外面看電視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純粹要看彥彥當時的心情。
 

不過哭這檔事確實和佑佑明顯不同,彥彥比較常用哭來表示他的不自在、不喜歡、不爽或不耐。
 

佑佑小時候會因為某原因打他的小手,當然頻率很少。
 

但彥彥幾乎沒有被打小手過,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心理,可能是怕他哭?也可能是他是弟弟該被「秀秀」?也可能是......就是不想打他的小手。
 

很多教養的心得還真不太容易訴諸文字,以下只是具體描述一些可觀察的外顯成長。
 

彥彥喜歡亂畫磁版,也喜歡拿積木起來玩,也喜歡看一些格子內的影像檔,有很大一部份都是copy哥哥的行為模式。
 

不過彥彥回家就自己把鞋子放到鞋櫃、看完書就物歸原處、玩完積木也會主動收擺好,這種堅持佑佑比較少有,玩完積木大概房間就是戰場:東一塊、西一塊......散落滿地。
 

彥彥玩積木08
 

彥彥玩積木06
 

彥彥玩積木03
 

彥彥玩積木02
 

彥彥玩積木09
 

現在彥彥玩的積木的方式大概就是一直疊上去,比這照片高很多,比彥彥坐著的時候還高,不過純粹「堆高」,沒有太多雛形。
 

彥彥居家14
 

彥彥居家13
 

彥彥居家18
 
 

P.S.彥彥(1Y6M)平常玩的玩具不多:積木、畫圖的磁鐵板、球、各種恐龍、動物卡、還有......哥哥。

20塊「海綿寶寶」的六面立體拼圖(佑3Y1M)


 

佑佑的三歲生日禮物~20塊「海綿寶寶」的立體拼圖(共可以拼出六種圖樣)。
 

P.S.約兩個月前拍攝的影片,之前的12塊「料理鼠王」的立體拼圖,只要給佑佑看一眼圖樣(任一圖樣),圖片不用擺下面,佑佑就能靠記憶力正確的擺放每一塊拼圖的位置,這方面這小子頗強。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短篇日記彙整(970315-0322)

0315
佑彥媽公司講習~
佑彥阿嬤、佑佑今下午坐國光號回嘉義一星期~

0316~0319
帛琉4D,晚十一點多回台北~

0320
彥彥身體狀況都OK~
晚吃涮涮鍋~

0321
晚帶彥出來走走~

0322
總統KMT勝~
許久沒坐捷運出遊,晚坐捷運至淡水~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關於總統大選逆轉不勝:是自打耳光?

KMT贏了總統大選,上網看到MSN剛好有朋友上線,和他聊了一下,他的回應卻讓我有點沮喪。
 

「早知道DDP大敗,果然印證我的話,你看你之前PO的文,看吧,自打耳光......」,他傳訊息說。
 

有當下有點不知道如何回應:「......」,沈默了許久。
 

雖然我們本來就是習慣互相揶揄,總是選後還是互相尊重彼此的立場,尤其朋友一場,無須藉由誰勝選或表態選誰而有不快。
 

「自打耳光」?
 

在鍵盤前我頓了好一陣子,不知如何回應,雙手僅在鍵盤輕摸。
 

老早前告訴我媽,支持的對象有可能落選,千萬別被特定談話性節目洗腦。
 

說真的,類似的話我說了不知道有幾次。
 

對於有特定對象支持的我媽而言,看到選舉結果,她的不甘與不捨,大概都會梗塞在罕有的沈默裡吧(目前我尚未打電話回嘉義,純粹猜她的情緒反應)。
 

生活的塑造,是一連串倒退與前進的浪潮,也是重建與破壞的過程,我不會虛假的說:
 

「誰選贏、誰選輸我都不在意」。
 

這樣未免也太超脫「人之所以為人」的情緒反應了。
 

投下自己的一票,誰會不想要自己這一票的候選人能勝選?
 

不過結果本來就不是操之在我,和朋友在MSN的對話內容,就如同:「勝王,敗寇」一樣,這不是另類的「選邊站」?
 

選輸,永遠就被劃在「抉擇錯誤」的一方?
 

「這是我的理念,我值得鎮守的理念」,不會因誰勝選、誰敗選而改變初衷。
 

看著「自打耳光」幾個字,好像自己的理念認同該被一夕摧毀,也像自己現在就必須躺在手術台上,等待被殘忍的支解。
 

不就是敗選,逆轉勝沒有成功而已,現實人生不都如此?遑論要面對世間上最高明的騙術:政治。
 

沒有必然的贏家,也沒有絕對的輸家,選舉遊戲原本如此,情緒當然會受傷,但我不是強頭草,不是風信子,不是沒有思考隨風的遊魂。
 

當然也不會否認或認為之前PO的「逆轉勝」該文對照選舉的結果,有任何「自打耳光」的疑慮,也不會否認之前自己堅持逆轉勝的期待。
 

「他,馬的......,這次讓你『搖擺(台語)』了」,我們熟,這不是粗話,我開玩笑的回他。
 

政治是一環,我有我的政治認同、國家認同,這些不會因為世俗中用選舉結果定義的「輸贏」而改變,我還是對我的選擇感到驕傲,這有什麼自打耳光的說法?
 

我的幾個好友,他們的特質橫跨了歷史與文學,台灣與異地,也橫跨了思想的右派與左派,不只一種聲音,這不是好事嗎?
 

其實政治也該如此,我堅持一黨獨霸可能的危機,不會因為誰選贏、選輸而改變初衷。
 

我還是會假設,在生命深處應該有一些能超脫政治選擇的事情,例如:
 

我要對我的親人照顧、對我的故鄉我該堅守,對人的尊重應該歷久,對我的小孩我該用生命保護......。這些都比政治選擇重要太多。
 

至於「自打耳光」這幾個字,我承認一時間傷到我了。
 

P.S.格子有某種治療力量,寫了上面的話,也是記載總統大選的勝利與失敗、記載我的沮喪與無力,書寫我的堅強與脆弱。但寫了一點,心情好了些,等會兒要把午睡尚為清醒的彥彥叫起來洗澡、要出去吃飯......林林總總,繼續我們平凡的生活。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陰天~三峽祖師廟、長福橋(純圖)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15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17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14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12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10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04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01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09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26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19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22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24 三峽祖師廟、長福橋0023 
 

第一次從長福橋的另一頭走到三峽祖師廟,第二次來三峽祖師廟。

三峽老街依舊人氣不旺~
 

我們的總統大選這一票:逆轉勝

taiwan
 

(本文為部分舊文新增)原本要選擇三月二十二日(總統選舉)前一兩天出國,因為出國費用省了許多。但有人為了投票返台,我們這時候出國似乎說不過去......
 

之前有點逃避這次選舉,從來不知道對總統選舉的消極、失落.......那滋味是那樣的孤獨,而選擇投票前離開台灣,回來接受選舉結果,是那時候有點自我放逐(或稱逃避)的方式之一。
 

我想佑彥媽大概依我,如果我選擇不投票出國,那她也不會認為神聖的一票有多重要。
 

事後想想,我們還是選擇留在台灣,至少用這張票表達我們的立場,善盡憲法明訂的權利與義務,結果輸贏則是另外一個層次,不是我們能掌握的。
 

不過每次選舉都算是改寫歷史,每次選舉台灣民眾都時時在承受幾近爆炸性兩造脈動的力量。
 

在帛琉的這幾天(3/16-19),從書中、導遊口中大概瞭解帛琉是一個長期受到外國殖民的殖民國家,隔著幾百里遠暗潮洶湧的海洋,台灣不也同樣曾是被殖民國家
 

當時有心心相惜嗎?或許有人會問。
 

不,台灣其實是一個很有活力、生氣、多元的國家。選舉改寫的過程或許很激情,不過從民主的角度來看,台灣還是值得引以為傲。
 

有人說在台灣的社會內部,依舊沒有擺脫被殖民的心態,雖然民主開放,但在國際社會的情勢上,台灣仍然受到「祖國」、美國等帝國權力支配的影響,台灣依然無法掙脫枷鎖。
 

在選前一天,這樣的問題很少被兩造候選人提出來討論,更遑論扣敲台灣島民的思考。
 

 

中間選民?是中立客觀的一群?還是西瓜效應的一群?如果別人形容我們是中間選民,我覺得這樣的稱謂並不是誇讚。
 

我們從來也不是中間選民,也不希望成為中間選民
 

在選戰最後一天,如果還有人自稱是還在觀望的「中間選民」,那只能解讀:這是他的一再不表態或......這個人真的沒主見
 

到底是客觀?觀望?還是根本沒想法的人?每個人對中間選民的解讀不同。
 

遇到總統大選,台灣中間選民的比例,我並不覺得有新聞媒體說的佔三成這麼高,因為我們有國家認同問題,這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選擇。
 

對於總統選舉,國家認同會牽動對候選人的認同,而這些很多都是每個人心中早已有定論的政治認同。
 

「中間選民」不是自以為客觀的代名詞,這些選民相當程度是「」中間選民,卻用中間選民的名詞來當保護色,包括原本就支持藍,或原本就支持綠的民眾。
 

偶爾在節目call-in觀眾的第一句話:「我是中間選民.....」。
 

好像要說這個名詞,才代表他的超然客觀,才有辦法繼續抒發自以為客觀的高見。
 

「偽」中間選民吧。
 

這就像有些單位想扮演客觀超然的執法者角色,但總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NCC之前說如果電視台的政論節目有偏頗(也就是一面倒)的安排,他們決定開鍘,這種看似有魄力的宣示不如不要宣示,因為他們沒能力、也不會執行。
 

殊不見目前的政論節目,有那個節目是公平客觀?各侍其主的立場還不夠明顯?向各自藍綠的民眾洗腦還不夠徹底?
 

台灣的新聞從來沒客觀,正值選前之際的刀口階段,更是客觀不起來。
 

至少我看來,有理念的人哪管是藍綠,都比自謂客觀的(偽)中間選民更值得稱許。
 

 

因為黨國教育使然,從小我常以遠見和狹隘來描述中國與台灣:
 

凡是屬於中國者,就是驕傲、偉大的代名詞。凡是屬於台灣者,必然是眼光狹小、淺盤思想、劃地自限。
 

長大了,我知道原來我受到的教育是如此讓人「驕傲與偉大」。
 

台灣的政治環境讓我們變的非常實際,對於政見的要求也趨於遠見,不過有人把未來五十年的願景當成政見,到底是怎樣?
 

誰也無法料想五十年後的台灣面貌,卻能提出這種超長期的夢幻藍圖
 

理想的彼岸到底在哪?振興經濟的良方到底是振興了誰的經濟?在政見滿天飛、支票隨意開的現在,檢驗候選人的好壞不能只看政見,檢視這兩位候選人的個人品格、執行力等,從長期觀察也許是檢驗候選人的方法之一。
 

近日看到一則廣告:「台灣的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
 

是廣告?還是政見?還是選舉的操作語言?
 

如果把候選人最後幾天提出的報紙廣告內容,簡化為一種意識型態的交戰似乎過於粗鄙,但是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的是:
 

「如果沒有總統大選,也許台灣的前途不會那麼迅速受到討論,得到KMT與DPP對台灣前途的『共識』」。
 

現在是一個比較誰愛台灣的年代,也是一個比賽誰是聖人的年代,而比較偏左翼的知識份子會期待一個公平合理社會的產生。
 

但兩個候選人都沒提出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福利政策,或許他們的政見白皮書或官方網站有,但連他們在公開場合都少討論了,一般大眾根本無法知道台灣的社會福利走向為何?他們要催生什麼樣的台灣?
 

從「終極統一論」絕對「中」傾,到「台灣的前途由台灣兩千兩百萬人決定論」的相對「台」傾,種種國家認同搖擺不定的政治信仰態度,決定了他也是用相同的態度,閃爍曖昧的回應其他議題。
 

「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民決定!」這政見(口號?)在選舉時好像就是「無異議」敲三下通過的一般常式?
 

那請當選後別擺回「台灣的未來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的論述。
 

我不否認雙方陣營各自在操縱「台灣」這個符號
 

本土,是選戰的圖騰;而台灣,也升格為神主牌的象徵。我想這是台灣無法擺脫的原罪,因為我們的國家認同幾近五五波的分歧。
 
 

高舉中國大旗是否能為台灣帶來活路?兩岸共同市場的中國,是否允許我們單方面受益(我們的人員、物資外銷對岸,而對岸的人員物資卻不能來台傾銷),實在令人高度懷疑。
 

尤其面對國共談判少有勝算的KMT,誰能告訴這政策到底是如何形成?最後如何成行?
 

搖椅上的革命家」大概是說一個沈溺理論、理想,在象牙塔思維的人,以為在理論上能站住腳,在實務上必然可以成立、可以執行。
 

但面對如此強悍的中國政府,兩岸共同市場的「理想性」推論為何顯的如此「天真」?想實踐「搖椅上的革命家」信仰?
 

西藏事件對於身處台灣的我們,其實有某種假想的啟示。只是我們在台灣的人身安全與自由,沒受到西藏鎮壓式的挑戰;在人格尊嚴上也沒有受到西藏人立即性的羞辱;而我們對自由民主的追求,無須付出生命代價。
 

對佑佑、彥彥而言,民主是什麼?......就是.......民主嘛,和空氣一樣,不需要耗費時間成本來取得。
 

參選總統者昔日是高舉反對總統直接民選的人,現在卻成為總統候選人(也可能是有大於二分之一的當選機會,以之前的民調而論)。
 
 

其實從很多有接觸格友的平日文章,我大概可略知一二藍綠的傾向,裡面包括我覺得不錯的格友,但我們不會刻意與這些格友「保持距離」。
 

請格友尊重每個人表態的權利,就如同我上班的環境,大家非常尊重彼此的立場一樣,就算辦公室藍綠的對比約為九比一(工作場域的性質略特殊),但同事間不會因此劃清界限,還不是一樣共事愉快。
 

多數格子的文章寫的都是心裡表白,深入剖析單一事件的不是太多,或許可進一步說,格子的文化就是讓你在幾百字內陳述心情與敘語
 

我小時候在黨國的教育體系下,自然很難免除中國沙文主義曾慣輸給我的偏見,在中國民族主義教育下的一代,每當回首這些過去才發現,以前吸收的知識,都是在維持一個虛幻的國家認同
 

因此政治上不能苟同KMT的國家認同方向,不過也注意到有些格友,並不樂於「表態」這種風險性的姿態。
 

尤其是選舉。
 

如果離開互相取暖的團體,就有可能成為部分格友的假想敵。問題是,我在乎部分格友刻意用政治選擇,來標籤化我們是敵是友嗎?
 

沒有人能操控誰去投誰,選前一天要投誰大概有個底(除了選前一日還自稱中間選民的西瓜派),我們的格子也沒企圖去影響誰。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能影響誰?
 

大夥兒都有自由意志,格子的就是純粹抒發想法,新聞的視覺配合、電視煽動性的言語的力量才大。
 

希望以上言論也別造成另外彼此阻隔的牆,如果你刻意把政治當成交友的唯一正確指標,那我們的頻率肯定不同。若因為這文的影響,直接把我們格子列入不受歡迎的「黑戶」,那我可會非常高興。
 

因為藉由你主動將我們格子隔離,我們比較懶,可藉此「反篩選」頻率相同(我們說的頻率相同,不需要立場相同,而是互相尊重)的格友。
 

政治選擇沒有對錯,非敵即友的政治選擇操作,不應該用在平日(網路)交友。
 

我自覺沒有太極端的用詞,並不擔心自己的文字和內容受到調侃或挑戰,文章既然已經發表,我自然不是唯一的詮釋者。
 

你的詮釋我尊重,但請不要刻意在我的格子留下無連結暱稱的謾罵,也請減少有情緒性的挑釁與奚落(恕刪)。
 

昨天下午開會,老大說星期六的投票選舉後,「一番兩瞪眼」,選完後就要做什麼做什麼.......
 

是的,兩造候選人對台灣的未來或許都有自己的夢想,沈湎選舉大夢的台灣,明天終究會一切回歸平靜。
 
 

 

P.S.我喜歡我們辦公室許官說的:「政治很簡單,表態又怎樣,就像有些人喜歡吃義大利麵,有些人喜歡吃牛肉麵、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吃麵,又如何,互相尊重、包容即可」。
 

P.S.我們去帛琉的那天(316),我們的孩子當天在嘉義市文化中心和阿姨們參加「逆轉勝」的擊掌活動,他們也幫我們表達我們的意向。不管選戰結果如何,選舉活動的各種洗禮,我們也視為這是對小孩子的另外一種民主見習,絕對和教室內課本教導的民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佑、彥依然「隔離」中~因選舉

佑彥居家14
 

這幾張是彥彥得腸病毒前的照片,彥彥生病的這一段期間,我們盡量將這兩隻「相互隔離」,沒一起玩積木的房間,家裡也少了一些兄弟「互動」的樂趣。
 

醫生說腸病毒傳染力很強,小隻的中標後,深怕大隻的也被流彈波及,因此防堵的功夫算是做的徹底。
 

彥彥喝完的多多(養樂多)明白的告訴佑佑不能喝,我們出國的前兩天佑佑不知道哪根筋不對,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自己去冰箱拿來喝彥彥喝剩下的那半罐。
 

而且還是自己喝完來告訴我(不是很懂佑佑當時是什麼心態)。
 

「隔離」這麼盡力,就因為佑佑喝多多前功盡棄,當時我超火的......
 

因為直覺這樣簡直是宣告直接把腸病毒往嘴裡倒,非中不可。
 

人家都怕飛沫傳染了,佑佑還直接喝彥彥喝剩下來的多多,而且我們事先已經告誡佑佑絕對不能喝那半瓶多多。
 

生氣的原因不只是擔心佑佑生病,或許還有:
 

「已經告訴你了,你怎麼不聽話」的情緒反應。
 

我不知道小孩的反叛期到底是什麼?事後想想,我們不應該否定小孩不聽話的可能(他們又不是玩偶,是獨立個體),對於佑佑部分越矩的行為,某部分需要釋懷、更需要坦然迎接。
 

記憶力總是衰退,我已經記不得何時得開始面對「叫他往東,他看似聽懂,卻往西」這種情境,只知道自己能分辨教養的甘醇與辛辣時,年齡早已揮別而立的歲月。
 

下面幾張是彥彥得腸病毒前拍攝的居家照,兩隻在一起所擦出的火花真的不少:哭、笑、躺、跑參雜。
 

彥彥的腸病毒圍牆快快倒,手足的互動不需要因為腸病毒隔離,不過佑彥阿嬤帶佑佑回嘉義了,因為要投下心目中那位值得一投的總統候選人。
 

佑佑、彥彥這週,依然隔離中。
 

佑彥居家16
 

佑彥居家15
 

佑彥居家13
 

佑彥居家11
 

佑彥居家10
 

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隨想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7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60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9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8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5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4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3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52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49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19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20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21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18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17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10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06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05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04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01
 

下圖彥彥左上的舊傷已經完全好了(新傷隨時待發中)~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23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36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42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40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37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33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32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25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47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44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48
 

佑佑會逗彥彥,手上沒準備數位錄影,佑佑跑到樹後裝皮表演,彥彥樂不可支的大笑沒錄下來,當下會讓人覺得這兩隻感情還不錯。
 

初四科學工藝博物館31
 

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完全是出於偶然,白天沒什麼計畫,只記得下午回嘉義時要順路去台南千佛山菩提寺接佑彥阿嬤。
 

科學工藝博物館逛半天絕對逛不完,因為裡面有許多可動手玩的科學玩具(含原理說明),我們早上九點一開門就準時進入科學工藝博物館,裡面每個遊戲幾乎不用排隊,但僅能玩遍一個樓層,因為越接近中午來館參訪的小朋友就越多。
 

而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周遭沒太多餐館可用,只見到麥當勞與高雄牛奶大王佇立科博館的右側,麥當勞滿滿的人,連騎樓都臨時擺了好幾張桌椅提供用餐,但沒有吃麥當勞還真找不到有什麼可以安慰五臟腑。
 

無法說喜歡還是不喜歡,還是得和別人一樣佔(搶)位子,迎著錯落雜踏的人影排隊。
 

「算了,佑佑說吃完還要繼續在這裡玩,因為我們看這兩隻玩的還算愉快」。
 

因為還要繼續玩其他樓層,所以選擇麥當勞就地用餐,就算要人擠人。
 

真與美的憧憬在早年,大概會自己定位在愛情的追逐;不過有小孩後,確實會以小孩的需求為依歸。
 

會學習更多的付出、自我沈澱,使真與美的悸動化為另外一種層次的昇華,那就是:「小孩子能夠真正快樂,我們就真正快樂」。
 
 

P.S.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算是不賴的地方,不過要早點到,免得慢慢被小孩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