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元殿:
嘉義縣溪口鄉在我的印象中是很陌生的地方,因為算是嘉義較北的鄉鎮,幾年前曾來嘉義溪口的開元殿,那時候佑佑還很小,彥彥應該還沒出生。
趁過年期間再走訪開元殿,順便補一下之前欠佑佑的拜拜間數,就像電影無間道裡的經典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別想打混,拜幾間、欠幾間佑佑精的很)。
開元殿座落在嘉義縣溪口鄉柴林村,柴林村的住宅都不高,旁邊是農地,因此進入溪口時大概就可看見這座巨大的神像。
嘉義溪口不大,景點也不太主流,因此開元殿算是溪口鄉的觀光指標,也是目視最方便的標的物。
開元殿全景~
開元殿最大特色為擁有一座「號稱」世界最高鄭成功大神像,高172尺,相當於七層樓高。
供奉的主神為開台尊王(延平郡王)鄭成功~
正氣之古劍~
仿古城、古炮~
前幾年來開元殿只看到左後方的空地在施工,今年去的時候已經看到左側有附設福松老人養護中心,並有一座仿古城牆的紀念公園:台灣恩主國姓爺紀念公園。
國姓爺鄭成功的大石雕像~
館內陳設鄭成功成長過程及其相關文物史料,也有大公仔式的人物歷史故事,如清廷詔書,荷蘭之受降書等等。
不知道是尚在整建或經費尚在籌措,鄭成功紀念園區的館內展物並還沒全部到位,部分展覽物上灰塵算厚的。
鄭成功紀念園區裡也有精心打造的小橋流水景致,並有明朝船舶悠遊在江河(就是池水)中~
◎ 溪口文化生活館:
嘉義溪口的文史沿革和溪口文化生活館的概念介紹,有興趣請見下(資料引自嘉義縣溪口鄉溪口文化生活館):
溪口,顧名思義其典故即與溪流頗有淵源,早期因為三疊溪與支流倒孔山溪,在境內合流後匯入北港溪,形成二條溪的聚合口,所以在清朝康熙年間,大量的閩粵移民來此屯墾,依此地理環境特色將其命名為雙溪口,日治時期改稱為雙溪口區。民國九年(西元 1920 年)地方改制時廢區改庄,將雙溪口區改稱溪口庄,台灣光復後又將溪口庄改為溪口鄉一直至今。
而「溪口文化生活館」在建築的設計上,不只有地方文化的特色,同時加入美學設計的概念,並且以環保永續的方向來思考,成為全嘉義第一座「綠色建築」的圖書館與文化館。
全國第一座將圖書館與文化館結合的建築-溪口鄉文化生活館,座落在溪口國小校地上,提供一個結合文化展示及居民生活休憩的開放空間。
因為和溪口國小並無圍牆相隔,因此文化生活館有好多形式的使用,不僅是到圖書館或觀賞文藝表演課程的人而已。
清晨,有早起的居民來此運動;上課時間有家長帶孩子穿越文化館上課;下午也會有阿公阿嬤帶孫子來散步......
想想,腦袋會跑出很幸福的畫面。
溪口國小應該改建過,教室都頗新穎~
教室前的走廊,都有溪口在地文化和產業介紹~
編織圓藺草是溪口鄉以前的重要在地農作產業,溪口國小特地利用圓藺草製成竹簍,劃上繽紛色彩~
溪口文化生活館的圖書館內上方也吊著許多用竹子編成的竹簍,非常在地特色!
雙重外牆也可大幅降低太陽輻射造成的熱,因此溪口文化生活館是嘉義縣的第一棟綠建築公共建物,並榮獲綠建築的黃金級榮耀。
陀螺和毽子館是溪口能名聞暇爾享譽國內外的童玩,溪口國小更享有「民俗童玩搖籃」的美譽,不過一般人只知道大陀螺最有名的就是桃園大溪,卻不知道小陀螺最有名的位在嘉義溪口這個小鄉鎮。
為了與大溪大陀螺有所區隔,以塑造溪口小陀螺之獨特性,因此溪口的小陀螺稱為「干樂」,其實就是台語的「陀螺」,只是用中文字表現。
而溪口文化生活館內也有「溪口鄉干樂文化生活館」,營造「甘心、快樂」的意涵。
雖然過年休館因此並未進入參觀和體驗DIY「甘樂」的樂趣,但看孩子在操場跑跳追逐、玩溜滑梯等學校設施無憂的神情,做父母的還是很甘心、快樂!
總之,台灣蚊子館不少,如果能結合閒置空間與結合學校,讓文化進入校園創造讓在地人擁有集體記憶與歸屬認同的展場與閱讀,並兼具遊客導覽中心功能的場所,這也是文化結合學校教育體制向下扎根的契機。
P.S.
過年期間回嘉義後,怕主流景點塞車,因此帶小孩出來隨走都選擇小景點而至,盡量避開恐怖的車潮,很高興看看嘉義鄉親們生活的純樸農村環境,體驗純樸小農莊的淡淡幸福。
◎ 如何去:
走國道1號下大林交流道左轉→162縣道→接157縣道遇叉路右轉直走→即可看到很高的鄭成功神像(開元殿),繼續繞在鄉間小道即可看到「溪口文化生活館」的指標(開元殿和溪口文化生活館不遠,因為溪口鄉不大)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6763844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