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生死和育兒】我還是感謝我媽

昨天因開會提早開完,我臨時決定想回家用午餐。我一直以為當我回家打開家門時,我媽應該「不是在看電視,就是在看報紙」。


「阿嬤伊e興趣c(是)看報紙」,彥彥曾這樣把我媽「歸類」。


我回家時客廳沒看到人,從房間傳來彥彥和我媽的對話和笑聲,原來我媽在唸故事書給彥彥聽。


我媽真有心,我這樣覺得。


佑佑上幼稚園後,每星期五的功課就是「看書畫畫」。


也就是幼稚園會讓小朋友自己去選一本書,然後把書上印象比較深的故事(角色)畫出。


親子共讀需要耐心,但有時候因為懶散,佑佑也已經會看字,因此偶爾我們會放牛吃草的讓佑佑完成功課。


因此我知道「親子共讀」不只需要父母有時間,而且要有心陪伴。


有時候我會告訴佑佑:「我在忙,佑佑你先去看,看完我們再一起看要畫什麼」。


老實說,沒時間是藉口,懶散才是主因。


因此我說我媽還真的很有心,不是蓋的。



其實我媽老了,真的很老了。


30年次,算算現在也70歲矣。


前陣子中午用餐時,看到電視新聞一位老太太被飛車搶劫,街道監視器把所有過程拍下。


下個畫面是記者採訪那位老太太的新聞片段,我看那位老太太頭髮都白了,記者旁白大概是:「66歲的老太太表現很鎮定......」。


當時我心想:喔,畫面中看起來是「阿婆」樣子的老太太「才」66歲,我媽真的老了。


只是我媽頭髮都沒有「暱(「染髮」的台語)」,黑頭髮「暫時」比白頭髮還多,因此看起來不像70歲的老人。


記得曾在哪裡看過一個研究:


年老後的漸漸失智,或記性不佳,對家人雖然是折磨的,但對老人本身有其正面的作用,因為他們可以漸漸忘記世間的悲歡情仇,忘記誰曾暗地裡從背後刺一把刀,讓腦袋慢慢回歸空白後的人生,入土前回歸嬰兒無憂的天真,是一種幸福。


因為代間區隔,我媽雖然在生活上和我還是有著許多不能認同彼此價值的爭論存在,但整體而言我媽是懂得惜福的人,懂惜福就能擁有更多幸福。


有時候聽我媽在電話中和朋友高談闊論時,會顯露滿足現在生活的幸福感。


例如她會覺得:咱家很幸運,我和我姐各自有兩子,孩子們也算可愛乖巧,生活平安,家庭關係也順順的,她覺得「人生能這樣就好」。


尤其遇到日本311地震海嘯的天災後,老一代的人如我媽,更有「知足、惜福」的宿命感。


是的,「人生能這樣就好」不是原地踏步,對我媽而言是一種豁達的價值觀。


也因為我原生家庭對事情的看法多數正向,人生觀豁達,因此也影響我對生死的看法。


南瀛總爺藝文中心018


(攝於總爺藝文中心)



上週佑佑的幼稚園至木柵動物園進行戶外教學,我和佑彥媽各自請一天的假陪佑佑,順便觀察他和同學的互動情況。


活動結束後還有許多時間,趁當天是一般日,我們上北二高木柵系統直接趨車至北海岸走走(其實只是漫無目的的隨繞在濱海公路)。


「如果阿嬤沒來帶我,我怎麼回家?」,在車子裡,佑佑拋出個小問題。


「如果平常阿嬤沒去帶你,可能就是你已經年紀大到會回家了,或阿嬤已經死翹翹了,你可能要課後留校或去安親班」,我說。


「我覺得阿嬤e最先死」,佑佑說。


「因為阿嬤熊(最)老」。


「不一定啊,有時候可能爸爸如果開車不小心車禍,也可能先死翹翹」,生命的終結除了年歲,還有沒預期的意外,我覺得還是得說明白。


「可是我覺得阿嬤e這兩三年死翹翹」,佑佑接著說。


「佑,你怎會這樣覺得?」,誰也不能預測人生,但聽到佑佑這樣的回答,尤其對象是我媽,心中還是有許多難以言喻的感覺。


「我嘛嘸哉(我也不知道,台語)」,佑佑說。


「佑佑,阿嬤說,她還要參加你的結婚典禮耶,你覺得好不好啊?」,其實這是我爸逗弄佑佑時說的,但我爸在佑佑一歲時就已經離開。


「好啊」,佑佑天真的回答。


現在父母提倡親子陪伴與親子互動,這些都是值得去實踐,而非口頭上推敲。


我們沒必要把小孩設限在某個議題,只要他想聊,我們大概會給他一種「說法」,而非制式的標準答案。


否則像部分親子專家常著墨於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那反而侷限了親子討論的強度和深度,更缺乏「真實生命」應展現的各種樣貌,包括道德禁忌。


或許和孩子的對話過程,不管孩子是否已經成熟到可以覺察生死,但佑佑提出的許多他觀察、他意識下的家庭生死,在我看來是一種健康的態度。



時間流逝永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今年又過了四分之一矣),不管如何逃避,大夥兒最後都一樣「殊途同歸」。


總之,我媽老了,這樣的年紀在一般人看來彷彿只剩下夕陽餘暉,但她依然「有心」的陪伴我的小孩,相較多數隔代教養的小孩,我覺得佑佑、彥彥算是幸運兒,我也該滿足。


親子互動的快樂和痛苦,要由每個家庭的關係來當分水嶺,每個家庭的分水嶺座落方式不同。


雖然生活中還是有無法達到共識的生活方式,但生命態度或平常的照顧和教育,我還是很感謝我媽,展露餘暉外的子孫愛光芒。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3710897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免門票】小推~蕭壠文化園區(含西拉雅館、南瀛藝陣館、佳里糖廠冰品)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90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05


免費入園的蕭壠文化園區~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10


蕭壠文化園區簡介(資料引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蕭壠文化園區網站


佳里舊稱「蕭壠」,「蕭壠」是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蕭壠社」社名,蕭壠社在明鄭時期的軍備圖記為「霄壠番社」。荷蘭時期作「Soulangh」或「Soelangh」,原意為「契約土地」,荷蘭時期「蕭壠社」與「目加溜灣社」、「新港社」、「蔴荳社」合稱「西拉雅四大社」,可見蕭壠在400年前已是個頗具規模的大型聚落。


蕭壠文化園區位於台南市佳里區北邊19號省道旁,北鄰將軍溪支流菜寮溪,所在地前身為佳里糖廠,建廠於西元1906年,是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設立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佔地約13.8公頃,屬日壓榨量2,400公噸之中型糖廠,舊名「蕭壠糖場」。製糖事業一直到二次大戰末期因盟軍空襲被迫停工。1945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改為「台糖公司第三區分公司」,1950年隸「總爺總廠」管轄,1958年7月總爺、蕭壠合併為「麻佳總廠」。


1974年11月撤銷麻佳總廠,復名為「佳里糖廠」。佳里糖廠除製糖外也辦理原料運送及客貨運輸業務,客 運班車至二重港、隆田,貨運班車更遠至北門鹽場和七股鹽場,於1970年代達到最高峰,堪稱佳里糖廠的黃金時期。


1990年代國際糖價持續低迷,糖廠陸續倒閉,隨著大環境改變,糖業終成夕陽產業,佳里糖廠亦於1998年正式關廠。


在蘇煥智縣長大力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下,台南縣政府自2003年起開始承租佳里糖廠,進行空間整建工作。期間委託簡學義、陳柏年、許家彰及曾永信等多位國內知名建築師參與各棟倉庫整修及空間改造工作,讓這些外表看似一樣的倉庫,各自展現出不同的內部空間設計與應用。至2004年底完成大部份整建工作,並於2005年1月15日起辦理「世界糖果文化 節」活動,正式對外開園。


老倉庫蛻變成風格多樣的展示空間,各館室大門仍使用印著台糖字樣的舊木門,散發著濃濃懷古幽情。蕭壠文化園區擁有廣大開放空間、南北2條廊道、4排倉庫展館、五分車鐵道等,分別規劃為展館區、鐵道地景區、親水廣場區、活動廣場區與酪梨步道區,呈現出蕭壠糖廠的全新人文風貌。


蕭壠文化園區身為北門文化生活圈核心,結合蕭壠兒童圖書館,以提供地方藝文及教育活動展演空間為目標,展現地方產業文化、鐵道地景保存特色。目前園區內有常設館及特展館等共14個館室,整體營運則以「台南縣博物館」及「南台灣創意設計育成平台」雙核心發展,進行策展及活動規劃,結合南瀛文化與創意設計,以「軟實力」,充實園區內容,擴大格局,邁向新紀元,樹立閒置空間再利用新 典範。


以上是官網的介紹。


個人頗推薦蕭壠文化園區,很多主題展館提供民眾多元文化的瞭解,而且入門門票免費,每個展覽館也都免費(除了最後半部有地震屋、傾斜屋和部分兒童遊樂設施外),很值得大小朋友來此走走。


以下幾個常設的展覽館,有興趣可看看,尤其西拉雅展館我印象很深刻(佑佑當然對「南瀛藝陣館」比較有興趣)。



◎ 西拉雅館


展示地點:A7館(免票)


常設館,此展覽館主要在呈現西拉雅族人過去到現在的部份文化貌,以及與外界接觸交流的歷史。透過展館的介紹,讓民眾了解平埔文化歷史特色。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26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25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22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19


祭拜酒瓶的特殊宗教信仰~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20



◎ 南瀛藝陣館


展示地點:A11館(免票)


常設館。南瀛素有藝陣之鄉的美稱,藝陣館裏展示了台灣各種陣頭包括宋江陣、獅陣、十二婆姐、舞龍陣、竹馬陣、跳鼓陣、牛犁陣、車鼓弄…等等許多著名的藝陣展示。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27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28


參觀者只有佑佑還是虔誠的對參觀的電音三太子神像拜拜,有時候想叫他往前走不要拜,但又不想打擾~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9


很多台灣藝陣的小東西展覽~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8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7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6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3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2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31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42


牛犁陣。總之南瀛藝陣館有很多很在地的陣頭展覽,一次看個夠~







◎ 兒童遊戲館


展示地點:A6館(免票)


是小朋友來園區必到之處,提供給小朋友免費的遊樂設施、溜滑梯、攀岩、吊橋、球池、造型船屋。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63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65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64


小型的攀岩~


但要很小心,我們覺得這有危險性,不是攀岩的過程,而是爬上去後沒有欄杆,小孩亂玩就容易掉下來(佑佑、彥彥在上面就被我們斥責好幾次,兩人爬上去就是太嗨了,很怕他們掉下來)。



◎ 小型兒童遊樂場


位在蕭壠文化園區的最後半部,有小型旋轉木馬、海盜船、地震屋、傾斜屋等,都需付費。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46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48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45


因為視覺效果影響平衡,大家一進去都很難站穩,只有佑佑「自以為」很厲害說他不用扶在裡面亂玩(反正摔到就知道)~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89


蕭壠文化園區右側有花園和老火車等~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87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83


不是騎鐵馬,有特殊的引車可騎在鐵道上~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76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70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67


蕭壠文化園區的各展覽館都是以前佳里糖廠廢棄的倉庫改建,「閒置物再利用」的構想值得稱許,讓這裡有更多生命力和存在的意義。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44



◎ 佳里糖廠冰品


和一般觀光糖廠一樣,佳里糖廠也賣冰品吸引觀光客,我想夏天將至,這裡是消暑的休息區~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92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102

















蕭壟文化園區(佳里糖廠)0001


蕭壠文化園區的入口~



◎ 心情雜寫:


每年祭祀都會去大仙寺,那是我爸的「新厝」,因此都會去拜拜看看爸。


最近幾年來,在嘉義往台南白河的南二高(國道三號)上才看到「西拉雅風景區」的路標。


原來近幾年來平埔族的議題越來越被凸顯,因此西拉雅不只是風景區,也是平埔族的文化意像。


有時候寫遊記找資料時,也可順便溫習腦袋中的經驗歷史,或重新瞭解台灣在地的過往歷史。


蕭壠文化園區可看、可感的點頗多,如果要讓孩子對台灣歷史多點瞭解,或者讓自己對台灣這塊母土有更多感情。


這裡有許多答案,用「實體」而非純文字的說明,小孩的接受度很高,也更瞭解西拉雅族、平埔族的歷史,這就是寓教於樂延伸出來的知識教育吧。


對我個人而言,蕭壠文化園區很值得推薦,因為他解答了很多我以前懷疑,卻沒認真去找答案的問題。



◎ 如何去:


中山高麻豆交流道→南176→佳里鎮→台19右轉→蕭土龍文化園區(下高速公路後路上均有指標,好找)



◎ 台南佳里鄰近景點:


【台南佳里】關公很多,趙雲很少~佳里永昌宮(子龍廟)


【台南佳里】特色小吃佳里純肉圓→佳里金唐殿~腳程5分鐘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寫假日】「睡到飽」親子之旅~躺、抱、親、聽

部分人已提前返鄉掃墓,這兩天氣候陰霾,清明節時雨紛紛在此時更顯映照。


學生時代,清明節是制服換季的分水嶺,但近年來天氣驟變,上週週休兩天不只覺得濕涼,街上冷颼颼的空氣更是凜冽彿面。


春夏交際的界線已經有些模糊,可以確定的是小孩長大後的「換季線」就像中年男子的髮線,會越來越往後延。


假日就是心情放鬆,對於「放鬆」的內容每家子都不同。


有人選擇戶外走動、有人選擇在家靜修、有人選擇去圖書館參加藝文活動、有人選擇各處品嚐美食......,這些都是假日的選項之一。


沒有人保證出遊就是「放鬆」,因為出遊可會碰到許多突發因素,例如行程規劃沒有共識、往返塞車心情不佳、開車者舟車勞頓的體力疲勞,都沒能讓原本的工作釋壓,反而是勞心勞力的負擔。


其實假日在家坐著在舒服的沙發或躺在溫暖的床單裡,泡杯咖啡、手裡拿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或雜誌,放著自己喜歡聆聽的CD,讓輕音樂漫漫在空中、飄進耳朵,這才是品酌人生的放鬆真滋味啊。


不過這有前提,因為能有這樣的「閒情逸致」,至少平日工作順心、家庭關係和諧,還有.......小孩不會跑來找你玩。


佑佑、彥彥尚小,我們很少有機會能長時間放空,佑佑、彥彥在生活中總有突襲,不管好的或壞的事。


總是他們需要人陪伴,等孩子大了些,我們若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空間,那才真可好好享受愜意時刻。


獅潭新店溪往鳴鳳古道草地0003


(攝於獅潭新店溪觀魚步道往鳳鳴古道之草原)



除非有計畫的遠距離旅行,一般而言假日我們常只是出門逛逛,中午回來用餐,至少回來睡午覺。


對我而言,假日「全家睡在一起」是最大的放鬆,睡覺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孩子「躺著」、「抱著」、「聽著」、「親著」。


因為不用開車、不用拿相機、不用花錢、甚至不用太多常規的訓示言語,只要和孩子感受彼此體溫,聽著佑佑、彥彥的童言童語,然後安靜又帶著笑意進入夢鄉,進行一場「睡到飽」之旅。


我們覺得彥彥是個會說甜言蜜語的小孩,尤其對佑彥媽,一些舉動口語都讓佑彥媽倍感窩心。


佑佑可能年紀大了些,或個性老實些,創造「口語式」的親暱感並非佑佑的強項,不過佑佑會用他的肢體動作表示他的愛與不愛。


假日睡覺,佑佑若早點起來他會親我的臉頰,和一般我們要小孩親親我們臉頰(討親)不一樣,因為他是非常主動的表示他的「愛意」。


當我睜開眼看著佑佑,他的頭髮翹嘟嘟但臉上掛著「佑佑式」的靦靦微笑,我們不用對話,有種「盡在不言中」的親子默契。


雖然佑佑這些舉動是可見的「肢體互動」,但我自己歸類為這包含無法言喻的感情層面,因此我把這歸為是不可見的「心靈互動」。


同樣是睡覺起床,感覺就是不一樣。


一般上班日的起床時間匆忙,可能也沒心情吧,總之我們沒辦法進行這樣的「互動」,常常在假日全家睡在一起的時間,我們能擁有許多屬於自己和孩子才知道的「心靈互動」。


因為天氣之故,上週週休兩天都與孩子在臥房待了整個下午,享受兩場最溫柔的親子另類旅行。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3646644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觀點】生小孩前,你想清楚了?你準備好了?

日本發生大海嘯不僅掩蓋許多蒼生,就連台灣三月發生數起虐嬰、虐兒新聞事件,都被日本海嘯跨海埋沒新聞討論,虐兒的新聞熱度並沒被特別重視。

三月初,花蓮一名沉迷電腦遊戲的二十四歲年輕爸爸,不堪九月大的兒子哭鬧,竟持針狀物狠心在兒子右大腿刺了二十八處穿刺傷,甚至還毆打兒子頭部,造成四肢癱瘓,小爸爸發覺情況不對才緊急送醫,但兒子仍不治。

前兩天又看到一則類似的新聞,年僅20歲的已婚小媽媽,帶著2歲女兒北上桃園,跟在網路認識的男子見面,沒想到兩個人竟然因為小女童不吃飯,輪流動手打她,甚至還用菸跟打火機,燙的小女孩滿身傷疤,傷痕累累的女童在21日凌晨突然沒了呼吸,在緊急送醫之後,還是回天乏術。

新聞照片看來,這位2歲的小女孩小小的身體,整個背部從脖子到腳踝,全都是紫黑色一片,轉到正面,胸口更有一塊腳掌大的瘀血,就連小手背上,都有明顯的菸頭大小傷痕,幾乎體無完膚的女童。

有小孩後,看到這種新聞都難免不捨,而且會直接、非常投射的看著新聞中小孩受虐的照片自問:

「如果新聞中這受虐者是自己的小孩,心中說有多痛,就有多傷」。

在自己的工作場域中常有這種感覺,有時候看到少年與父母的關係極度緊張,有些是父母管教過當、有些是父母過於溺愛、有些是父母期待過高、有些是父母疏於經營親子關係......

林林總總,但結論是越是失功能的家庭,孩子數都明顯比較高。

有時候挺擔心政府為了提高生育率而制訂的各種優惠政策,對於教養功能強的家庭沒太大吸引力,反而讓原本親子功能不彰的家庭,因政府生育政策的誘因而「增產報國」。

政府看到的是低生育率,但我們看到的是提高當下的生育率,如果父母親職功能欠缺,也會提高十年後少年的犯罪率。

知名作家吳淡如曾說自己為了懷孕,不只做過全身健康檢查,每3天吃一次藥,還開刀拿掉2公分大的子宮肌瘤。

生育,是一件人生多神聖的滋味和體驗;小孩,是一個上天賜予我們多幸福的禮物。

在網路上看到這文的父母應該對小孩有一定程度的注意,至少不會像前面所說的兩個新聞案例,不僅疏於管教還用香菸、針刺自己的小孩,這對一般父母而言簡直天方夜譚。

生育小孩是簡單(當然我說的簡單,不包括母體的生理煎熬),養育小孩卻是一門真學問,每個父母都在做中學、跌倒中修正自己的育兒方式和態度。

但我們因為愛小孩,因此縱使有千百個情緒會瞬間爆發,但理性上我們會克制太over的管教行徑,有時候偶爾的管教(打罵)小孩後,事後還會「有罪惡感」的自己在內心OS:

「剛剛,我怎麼了?怎這樣對小孩?」。

因此看著這些虐兒的新聞事件,我們無法理解這些父母,為何會用這樣的方式對自己曾經所愛?

就社會福利政策而言,福利國家的觀點認為孩子是「國家財」,國家有權利、有義務保障孩子福利,創造優質成長環境,讓福利最佳化一體適用在「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身上。

但華人社會多數把孩子當成「私有財」,我生的就是我的,我怎管教政府差不上手,這是很多華人社會狹隘的兒童福利認知。

我覺得很可惜的是,政府只在意提高「生育率」,但政府沒有告訴普羅大眾,婚後的教養需要十足的學習和責任。

「結婚生子」聽起來多麼「順口」。因前面兩個字「結婚」,是兩個成人簡單又容易處理的事情,合則在一起,不合則分開。但後面兩個字「生子」,就不是兩個人的事。

有了孩子後所需負的責任,不是簡單的「不合則分開」,因為有個小生命因為你們而誕生、茁壯,但也可能因你們而受傷或隕落。

我們的人口政策只看到數字,只朝「量化」前進,以為「數大便是美」。

每天都有兩個相愛的人擁有愛的結晶,但卻沒有人告訴你,要有什麼樣的基本心態才 有資格「擁有孩子」。

金獅湖風景區015

婚前,我們就打算生兩個小孩,因此「擁有孩子」一直是我覺得婚後理所當然爾的過程。

我很感恩老天爺賜予佑佑、彥彥這兩隻寶貝,讓我探索到三十歲以前不曾感受到的為父滋味。

看著這類新聞,我會特別解釋讓佑佑、彥彥知道,他們的物質生活當然無法有「想要就要」的神燈式實現,但比起這些來不及長大的受虐天使,他們現在的幸福比他們多百倍,甚至萬倍。

人要惜福。

為人父母該懂,珍惜上天給予的禮物;小孩也該懂,珍惜現實生活父母給予的祝福。

總之,國家有權利與義務,讓為人父母者除了有第一次當爸爸媽媽的愉悅感外,也必須讓新手爸媽有責任感,而不只是在生育率中強調「為提高而提高」的生育數字。

真正的成熟父母,都該先擁有了一顆熱烈迎接新生命,但也要有預期失去自由和可能挫折的逆事。

我們會領略孩子笑顏的天真燦爛,也要有能力體悟黑夜睡不成眠需要起身好幾次的折磨。

如果有這種認知與體悟,父母就不會在有陽光的日子過度曝曬而有了曬班,也不會憎恨因為孩子讓我們的人生有著別人不瞭解的孤寂。

因為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面對有小孩子後的任何可能人生。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3547631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嘉義新景點】水泥特色建築~動力室(木雕展示館)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10

動力室,嘉義市區的新景點,上回帶佑佑去嘉義市立博物館參觀佛陀展,才在嘉義博物館的正後方看到這個新景點。

看著說明才知道原來動力室是嘉義最早的火力發電廠,以前都不知道嘉義歷史的這段。如果政府重視,很多在地歷史都可以更融入在地人的記憶。

以下動力室的文史資料,均引自網路,配合照片分享一二。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11

動力室外觀,因為水泥外牆之故,很有肅靜感~

以下資料引自:嘉義林管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動力室參觀服務

■建造年份:西元1913年(大正二年)。
■規劃設計: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工廠建築是高山節繁技師設計,機械設計是重松技師與深川喜一技手設計。
■建築物構造:SRC(鋼骨鋼筋混能土),為嘉義第一座SRC構造建築物,為昔日台灣少見大跨距建築空間。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3

動力室之木雕作品展示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為響應政府2008年國發計畫,於2007年特委託台灣木雕協會舉辦木雕藝術創作比賽活動,藉此活動將天然林木資源回收利用,來提升台灣農林業高附加價值的新產業經濟,推廣並保存台灣木雕創作藝術。

歷經25天賽程,5位木雕大師及20位菁英將藝術美學融入精湛的雕刻技藝,讓上天賦予的林業資材能物盡其用,呈現出45件栩栩如生的作品(資料引自:嘉義林管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動力室參觀服務)。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13

動力室之木雕作品展示館前貼的告示牌:禁止觸碰展覽品、室內禁止拍照、攝影~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14

室內禁止攝影者頂多可在入口處外面拍攝,不過還是有看到遊客拿相機在室內拍照,也沒見展示館的管理者有制止動作。不管如何,當來客的來參觀展覽還是按照人家訂的遊戲規定來走嘛。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7

比起博物館的活潑設計和色調,動力室的外牆相對「低調」~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4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6

動力室的左方尚有古蹟文物:火力發電廠排煙道遺址~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5

以下資料引自:嘉義林管處-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動力室參觀服務

嘉義最早的火力發電廠,發電機械為800瓦的交流電發電機,與50瓦的直流電發電機,均為美國進口的產品。並加上英國製水管式蒸氣鍋爐、溫水機、給水唧筒、鐵製耐震煙囪等設備,儼然構成一個火力發電廠。同時為配合火力發電燃煤需求,更在北側興建小型儲煤場成為製材生產線的一環(現今建築物右側仍留火力發電燃煤遺址)。而電廠生產的電力,除製材工廠、儲木池等營林生產系統所需外,還供應日據時代北門地區的電力,足以見證嘉義林業發展輝煌歷史。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8

以下資料引自:嘉義製材所動力室-台灣大百科全書

動力室主要是提供當時製材工場的電力來源,採其汽力發電(火力發電)方式,該動力室設置有英國公司建造的鐵製耐震煙囪,水管式汽鍋爐、溫水機、鐵製耐震煙囪等設備構成一個火力發電廠,此電廠生的電力用以供應製材工場鋸木機械所需電力。台灣光復後,動力室內部的設備與器械因荒廢被移除,成為閒置空間,後經社區居民移做為羽球館使用。

動力室旁邊的煙囪雖然拆除,仍殘留紅磚構造的煙囪基座與排煙道,北側的儲煤廠仍留有殘跡,而結構保存狀況遭受嚴重破壞,但儲煤場殘跡則可見證這段歷史。

嘉義動力室木雕作品展示館001

站姿怪怪的佑佑~

嘉義動力室

(這圖只是概略把嘉義古蹟類的地圖簡單畫出,還是太簡要了)

嘉義市立博物館就位在動力室的「正前方」,有興趣也可去看看。

(有興趣請見:【嘉義漫遊】嘉義市立博物館~「免門票」之物超所值

而博物館的「隔壁」,如果喜歡火車者也可去看看這個專屬於火車迷的園區。

(有興趣請見:【鐵道】推薦~外地人不知道的點:嘉義阿里山鐵路嘉義車庫園區

而阿里山鐵路嘉義車庫園區的「對面」不遠處,有個「嘉義十大古蹟」的小景點,走路大約十分鐘內。

(有興趣請見:【嘉義小遊記】嘉義十大古蹟:阿里山鐵道之「北門驛」

以土生土長的嘉義人來說,嘉義這塊土地有母性的香味,定居台北後有時回嘉義,總會想看看她有什麼變化。

這幾年換了新市長,我覺得嘉義市某些地區的市容改觀了、嘉義文化的能見度也大了些,重要的是有一些特色景點正在醞釀,尤其是嘉義是阿里山木材的集散地,因此林業文化園區也在這幾年慢慢規劃。

女大十八變,也希望在嘉義慢慢看到。

歡迎來嘉義玩。

◎ 其他動力室相關資訊:

展館位址:嘉義市林森西路4號。

開放時間:
1. 週三~週日:09:00~12:00;13:30~16:30。
2. 週一、二全日休館。(逢國定假日開館)、農曆除夕、初一休館。
服務電話:
1. 嘉義林區管理處作業課: 05-2782932。
2. 預約導覽請洽服務台提出申請:05-2771348。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3513174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育兒雜寫】我的小內褲留在馬桶裡

嘉義市文化公園003

彥彥是家中的最小隻寶貝,他現在比同年齡的小孩還小隻,不說沒人知道他生出來是「巨嬰」,4130公克。比起他忠厚的老哥佑佑,「情感表露」這方面,彥彥算是「有天份」的。

不知道他的淚線和敏感遺傳到誰,總之他有很厲害的招式就是:裝可憐、淚眼汪汪的委屈臉龐。

上週某日晚上,彥彥很開心的叫我過去:

「爸爸,你看,我會擦尻川(屁股的台語)了,c(是)阿嬤教我e」,非常驕傲的告訴我。

原來這檔事也能如此有成就感。

我「見證」完離開後,過不到幾秒鐘就看到彥彥慌慌張張的從廁所跑出來。

「爸爸,我e小內褲沖到馬桶裡去了.....」

「小內褲?沖到馬桶?」有沒有搞錯,我整個火氣不知為何頓時暴表。

「小內褲沖下去是整個馬桶都不會通了,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我的怒氣彥彥感受到了,淚水已經在眼眶打轉。

對於「小內褲沖到馬桶事件」,佑彥阿嬤、佑彥媽也都來廁所「議論紛紛」。

「怎麼會」三個字,應該是大家心中的疑惑。

「你是不知道小內褲沖下去,以後整個馬桶會塞住,壞掉嗎?」。

「小內褲就算掉到馬桶,你也要拿起來」,我當下實在怒不可抑,質問彥彥,讓他知道事態嚴重。

「我哉啊(我知道),我就是bē赴(來不及)啊」。

「我tú-á(剛才)就是按呢(這樣)......」,然後彥彥空手表演他沖馬桶小內褲掉下去的戲碼。

我猜,彥彥因為沒碰過這種事,也可能怕髒不敢拿小內褲,也可能真的來不及.....

至於為何小內褲為何會這麼巧的掉到馬桶?

彥彥因為脫褲子時,是內褲外褲一起脫,所以內褲、外褲沒有分開,內褲還在外褲裡。

可能是右手去按馬桶沖水器,左手還拿著褲子(內褲已經快搖搖欲墜了),按沖水器時,內褲不小心脫離外褲,正巧他按下馬桶,因此彥彥就「眼睜睜」的「目送」他的小內褲say bye-bey。

我當下聽到「內褲事件」雖然有情緒,但彥彥含著淚水、咬著牙根的說:「我不c(不是)調皮,c(是)不小心e」。

退一步想想,這理由可接受。

他紅通通的雙眼彷彿告訴我:我其實也很無奈和無辜啦。

「我的心遺留在愛情海」,人家多浪漫。

「我的小內褲留在馬桶裡」,整個感覺就.....

P.S.

聽我媽說,彥彥上週某日早上趁我媽在看報紙時,一個人跑去浴室玩水。

彥彥把洗手台的水篩拉起後,開始儲水、玩水。

然後彥彥又拿了好幾張衛生紙,撕成很小張後放到洗手台的水裡(小孩就是能找到這種大人看似無聊的樂趣)

最後被我媽發現時,彥彥的雙手袖子已經濕成一片,外加彥彥把洗手台的水放掉,濕掉的衛生紙並沒有先撈起來,因此衛生紙都塞在水管裡,洗手台完全不通,害我媽通了許久。

能想像我媽第一時間看到時,應該氣炸了。

聽說這次被扁了,可憐的小彥。

總之,上週彥彥和浴室絕對有過節,因為浴室被處罰了兩次。

(這篇純雜寫,紀錄彥彥生活事)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3493409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