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新港?笨港?北港?】嘉義新港板頭村延伸~百年復興鐵橋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5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1

頂菜園復興鐵橋0013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9

隸屬於台糖的復興鐵橋興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原本是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北港糖廠運送甘蔗原料的輕便鐵道。

早年(1911年)因為地方需求開辦北港到嘉義的運客服務,直到民國71年停駛,為期65年的經營讓這條台糖小鐵道成為北港新港居民集體的記憶。

地方文史團體這幾年熱心奔走,雲、嘉縣府總算在2001年將鐵橋列為歷史建築物。

頂菜園復興鐵橋0010

復興鐵橋是雲林和嘉義兩地的歷史建築物,早年不僅是台灣重要的蔗糖運輸命脈,同時肩負雲嘉交通往來的重任,直到二十餘年前大眾運輸發達,台糖公司考量經營成本決定停駛,但當地民眾搭火車上學和進香的回憶卻不曾褪色。

頂菜園復興鐵橋0012

這座復興鐵橋軌距為67.2公分,只有國際運行軌距的一半,故俗稱為五分仔鐵道,為日治時期遍佈嘉南平原殖民專賣糖產業的重要史証,橋樑全長878.63公尺,為現存五分仔小火車鐵橋最長的一座。

原隸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之後才由台糖公司接收營運客、貨運。

過去是雲、嘉兩縣居民往來的重要孔道,笨港合和民俗發展協會理事黃水水指出,復興鐵橋曾經創下3項紀錄,分別為:

「最長的5分車跨溪鐵道」、「軌道彎度最大」,以及「最賺錢的黃金路線」。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8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6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7

可能很多人搞不懂「笨港」、「新港」和「北港」,包括我在內。

打這篇時,我以為我媽對這些古地名會比較瞭解,當問我媽這三個名稱到底是在什麼縣市?有什麼不同?我媽說他也搞不太清楚。

在復興鐵橋的新港端這頭,有一個「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裡面有文字說明關於「笨港」,原來笨港是一個地理概念,包括「新港」和「北港」。

還很亂嗎?因我有拍「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的說明,但除非連結到該照片的原始大小,否則看這張照片的文字會比較「吃力」,因此我把這些文字打下來如下,看完應該會略懂一二。

雲林北港鎮與嘉義新港鄉南港村一帶,古名笨港,是清代台灣重要港口之一。乾隆十五年,北港溪氾濫改道,將笨港街一分為二,成為笨港北街與笨港南街。據[續修台灣府志]記載:「笨港街,距縣三十里…。港分南北,中隔一溪,曰南街、北街。舟車輻輳,百貨駢闐,俗稱小台灣。」因北港溪經常改道,淹沒笨港街,因此埋藏大量古代遺物。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的展示,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考古隊,在笨港遺址板頭村與崩溪缺兩地點的發掘成果。「板頭村」是清代縣丞屬故址,1999年試掘,出土遺物以建築磚瓦及大量陶瓷器為主。「崩溪缺」位於台糖復興鐵橋跨越北港溪處,2003年當考古試掘,出土遺物包括磚瓦、陶瓷、銅錢、首飾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頂菜園復興鐵橋0003

我離開歷史和地理課本很久,但寫一些遊記時(尤其是嘉義遊記)總有聲音告訴自己:有太多時候對自己土地認識還不夠。我也是藉由查相關資料,拼奏我對故鄉的認識和自覺。

這樣的紀錄沒有考試壓力,也不需要背誦,但讓我對故鄉的歷史、地理有更濃厚的求知動力與認同趨力。

「復興鐵橋」、「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是我們在嘉義新港板頭村交趾剪粘藝術村的延伸行程, 板頭村的社區發展把板頭村的各特色串連成很多景點,有空可來走走,順便至水仙宮、板陶窯體驗DIY的交趾陶剪黏藝術等(擇日分享),也可看看社區內可愛的交趾陶小朋友(同樣見該篇)。

P.S.另延伸隨寫一事:

頂菜園復興鐵橋0018

北港朝天宮和新港奉天宮常有「誰正統」之爭的問題,連復興鐵橋到底是新港還是北港的資產,兩地人都有意見。

就像這個佇立在「新港」的「北港溪鐵橋」,不知道被誰刻意拿了一個字,「主客」意義就差很多。

◎ 文中資料引自:一座橋墩苦撐雲嘉古蹟棄嬰新港復興鐵橋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074874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