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聞傳遞出很多訊息。以前DDP政府時,新聞媒體被過度操縱「民不聊生」的情景,一兩天就報導有人因為經濟問題而燒碳自殺。
有立場的媒體用植入性的「社會關懷」,包裝、模糊新聞的既定立場。
現在好了,政黨輪替後各自雙分攻守互換,連彼此原來堅持的立場都失守。
以前護駕DDP偏綠的媒體現在批判執政當局;
而以前老是灌輸人民生活多痛苦、快活不下去的部分偏KMT媒體,現在卻噤聲。
很諷刺,擁有黨派立場的主流媒體,他們除了政治立場的壁壘分明,連經濟景氣的好壞也可以各說各話。
我今天的快樂
今早來辦公室檢視BloggerAds的收益,從五月一日掛到今天六月二十日,我的實質收益終於突破1000元。
BloggerAds收益雖然不多,連加油加滿都不夠,但這至少足以讓我們下週從台北開車直奔嘉義湊足了部分油錢。
雖然只是1008元,但我的快樂不只有1008元。
沒錢的快樂是神話?
物價上漲的年代,到底要怨天尤人的過生活?還是用另外一種態度看世界?
國民所得只有台灣1/20的小國不丹,土地貧瘠、環境惡劣,他們卻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民。
商業週刊第1000期的報導指出:
「最快樂的窮國」不丹,人均所得僅盧森堡的四十三分之一,台灣的二十分之一,卻在「快樂」上,把富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七大工業國(G7)先進國家,全都比下去。
這個小國的施政主軸不是資本主義灌輸的「經濟成長率」,而是「國家快樂力」(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
GHN成了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眼中的「新」觀念。
諷刺的是,不丹默默推動GHN逾三十年了......這些「先進」的國家啊。
物價上漲對普羅大眾而言(不包括金字塔頂端的富豪)當然是種壓力,除了節流外有機會也會開流。
不管你節流開源、不節流開源、節流不開源...,看看不丹的例子。
不單只是快樂:不丹快樂
最近幾天,由於天下雜誌這一兩個月又要舉辦全國各縣市首長的滿意度,因此突然需要舉辦一個讓首長曝光的活動。
美其名是親民活動,但老實說,這當然是置入性行銷的一種方式。
因為下星期就要舉辦,時間有點緊迫,老大也對這活動很在意,一連開了幾次協調會,因此上班比較忙些。
很忙,但還算快樂。
有時候得承認,自己收入不能支應一家開稍,得要佑彥媽火力支援,一個人要養活一家人真的有問題,常有捉襟見肘的糗境。
雖然有點累,但生活還算快樂。
因工作上我正在做自己喜歡的寫研究案,我打開窗戶可以看到到遠山,我的直屬長官幾乎太信任我......
我工作的自主權算大,行動的自由度也不小,
因此遇到這種臨時性交辦的活動雖然也會覺得麻煩,但仔細想想:
我的工作環境算快樂,家裡這兩隻也算好帶,這樣何嘗不是擁有「不丹」的快樂。
教小孩快樂
要送小孩什麼人生禮物?
我們兩個小孩,與其教他物質消費,不如教他們快樂。
從小被灌輸「消費至上」的小孩,就怕以後物慾太高無法自制,
因為父母從小灌輸他的是一種物質上的滿足:「別人有,我們也要有」。
那要如何讓小孩學習情緒上的快樂,而非物質上的快樂?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但從小滿足小孩各種物質需求慾望,長大要讓小孩從購買慾望縮手,絕對是最下下策的作法。
依照我的工作經驗,小孩從小「被教導」出來的過度消費和過度自我意識後,
在青少年時期,再怎麼禁止也會事半功倍,甚至無太大作用。
就如同上篇寫的,用誓言宣示「拒絕婚前性行為」的方法只是表面治標。
因為:
只要你沒看到的地方,他們有錢還是會消費;只要你沒看到的地方,他們還是會嘗試。
你的快樂,由誰作主?
物質的快樂,是被消費與資本商人制約後的產物,
以我們成年人來說就已經會從「犒賞自己」的理由中購買快樂,我們只要出門,就是一個各種消費的世界。
我們不斷被教育,購買某件商品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快樂。
因此我們下一代似乎需要更多的自制力,透過情緒上轉換達到出自內心的快樂。
葉子類的蔬菜因為南部淹水大漲。那可不可以先暫時吃根莖類的蔬果如菜頭、紅蘿蔔、豆類?
有人省油錢改騎腳踏車、有人省買名牌包的錢買一個路邊攤包包、有人把原本的夜生活與應酬省下幾「ㄊㄨㄚ」,回家反而能多陪陪家人與小孩。
這樣難道不也是另外形式的快樂?
不丹「國家快樂力」的例子告訴我們:
「你的快樂,你作主」!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1775646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