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已經組成原生家庭外的小家庭,為了工作、生活方便也購車代步,因此從台北返回嘉義,不再是全家坐縱貫線的火車往返。
然而就算沒坐縱貫線,有時開車在省道,還是看到縱貫線的火車和我們一起奔馳,往著回家的同樣方向。
縱貫線鐵道的火車廂裡有一群返鄉學生,
縱貫線鐵道的火車廂裡也有南北奔波的出外工作者,
縱貫線鐵道的火車廂裡一定有急著回家或返營的阿兵哥,
我更知道,在省道開車的我們,雖然交通工具不一樣,但歸鄉的方向與心情都殊途同歸。
(回家或離家)
回鄉的心情以時速一百公里的速度向前邁進,以十公里的速度進站。
火車緩緩離站,加速前進,緩緩進站是坐在火車上可體會的運作軌跡。
看了過站不停的小車站,眼睛審閱從近而遠的小站名稱。
而這條貫穿南北的縱貫線,豈止是交通功能?
台灣的南部與北部從來不是站在同一條線,從語言偏見到文化認同。
鐵路縱貫線,不知道串起多少人的共同記憶與歸念,也將南北文化與認同拉的更近。
(藍綠分野)
有些人有志於去買名牌包、感日流、趕韓流卻鄙視台流,
他們關心世界最流行的文化,卻未曾關注過自己腳下正在踏行的土地。
他們以擁有綠卡當成世界公民的實踐者,
他們把搭飛機的頻率當成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卻忘了鐵道火車原本是大家小時候的共同記憶。
搭縱貫線的火車同時可以體會從嘉南綠油油的稻田到台北城的繁華高樓,
從過黑矇矇隧道的樂趣(小時候曾經玩過)到突見天日的瞳孔落差,
從原野山林到西濱台灣海峽,
從屏東的豔陽到基隆的細雨,
看到遠方的白鷺鷥在水田低飛,在車窗寧靜的看著動態但從容不迫的盤旋,就好像是電影裡刻意營造的慢動作。
火車上的人們正在快速前進,但看白鷺鷥悠遊自在的飛翔,不管火車時速的快慢,
這一瞬間都成為記憶中最寧靜的國度。
不同於都市的原野山景、綠油油的稻米田、從太陽甚至到雨後的夜空......
都如同記憶般的依序從車窗外經過。
多年來人們不斷追逐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旅途中永不停止。當然鐵道火車近幾年也出現了變化。
因台灣的高鐵的已經在穩健中成長,也成為台鐵的競爭對象。
如果只因為高速鐵度的誕生,就把傳統的鐵道火車當成是落伍的交通工具;
如果不能與自己的土地與記憶銜接,那坐飛機除了帶給我們的時間上的壓縮外,好像少了什麼?
少了什麼?
少了一種對土地的親近性。
有什麼交通工具能在幾個小時內體會台灣的氣候變化與景色更易?
去海角天涯的國外玩樂,對部分高傲的菁英份子是最接近的。
腳下的土地與文化反而是飄渺而遙遠的。
坐一趟縱貫線鐵路,可以發現如練習曲般的各地山野情趣。
(繼續等待)
同樣的等待景色,也存在我年經的時光。
在這之前,縱貫線的火車已經歷經多個年代,
原來有多少個火車的故事散落在陽光下,
年代、歷史在變,縱貫線鐵道給我們曾有的記憶始終沒變,
從禁錮年代到目前開放多元的社會。
在縱貫線上的種種,不論是農莊、矮牆、田舍、山洞、雲雨或豔陽,都不會因為縱貫線百年而褪色。
「老字號」的台鐵也逐漸汰「老字號」的火車,那些在鐵軌、鐵道、火車修車廠曾掉落的油漆與斑落的鐵鏽,都說著它們不能言語的歷史故事。
這樣的火車記憶嚴格而論,雖然有時曖昧不明,但回顧時卻發現台鐵縱貫線不是拉近地理上的距離,而是把記憶舊夢打開。
憂鬱的竹林、謙虛的農舍、返鄉的遊子、寫情的流水、無私的稻田......一時間都回到小時候的記憶空間。
◎ 延伸閱讀: 【推】外地人不知道的點~嘉義阿里山鐵路嘉義車庫
原文出處:
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17529745
P.S.
如果覺得這篇還不錯,
歡迎不吝在「按」下面鐵道青春紀行的圖片連結,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