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花蓮】台11線鹽寮必經的重要地標~和南寺

和南寺039


和南寺024


我們在花蓮聖托里尼民宿住一晚後,隔天早上六點多我就起床,原本想自己先去鄰近(開車僅一分鐘內)的和南寺走走,等回民宿用完早餐再帶小孩和佑彥媽來和南寺看看。


不過佑佑看我起床也自己爬下床,要出門時彥彥看我們要出去,彥彥也跟著起來。


就當運動隨走,這兩隻衣服沒換我們就往和南寺前進。


(還早,因此佑彥媽沒跟,最後佑彥媽沒有到和南寺這個寺廟景點)


和南寺056


走台11線會先經過遠雄海洋國際公園,不久就到鹽寮,鹽寮和南寺即位於花東海岸台11線鹽寮段,就在路旁不難找。


和南寺008


時間還很早,幾乎沒什麼遊客上門參拜~


和南寺049


和南寺052


聽說和南寺從門口到最後高處的觀音像是經過設計過的,整個和南寺的參訪動線是通往極樂世界的各種景觀。


和南寺027


睡眼都還略顯惺忪的兩隻~


和南寺026


和南寺025


和南寺020


初至鹽寮和南寺的遊客可能會訝異和南寺的感覺和一般廟宇不同,很幽靜的空間感。


因為和南寺內比較素色樸實,大殿內沒有豪華的石雕和木雕,樑上也沒有雕樑畫棟。


和南寺021


和南寺019


和南寺023


和南寺029


如果要繼續往上走,大雄寶殿後方走尚有半室外的世迦牟尼佛神像,表情莊嚴略帶微笑~


和南寺044


日本風味的小橋和草坪造景~


和南寺033


往高處觀音大佛的路上,因為道路都已人工修建過,因此路況甚佳(非泥土路),大約爬一、二十分鐘即可到達「造福觀音」神像,也算是鹽寮的最重要地標(走台11線都可看到)。


和南寺036


和南寺035


以下細部說明引自花蓮旅遊景點的部分內容:


開山祖師為台灣一代高僧廣欽上人的弟子─傳慶法師,依山而建,寺後蒼翠的山巒上聳立一尊鵝黃色的觀音塑像,是名雕塑家楊英風的作品,其雍容莊嚴的法相,早已成為和南寺的地墂。和南寺並以「佛教藝術多媒體」宏揚佛法,獲得極高的評價。夜間因有光投射於觀音佛像,更成為指引在附近的海域作業漁民的明燈。


另一勝景是倚山面海,使人一望即生禮敬之心的觀音大佛坐相,此尊被命名為「造福觀音」的聖像,模仿敦煌藝術造型,為71年傳慶法師與景觀雕家楊英風共同設計,再由傳慶法師帶領住眾辛苦努力下所完成。


此觀音像立於大殿之後,是和南寺的地標,和南寺以文化藝術夕揚佛法的活潑作法,已在全省獲致空前的讚譽和肯定。


和南寺037


端詳的觀音大佛坐相~


和南寺040


至「造福觀音」前的中段階梯尚有一間簡易的小佛堂提供參拜休息~


和南寺038


再走幾個階梯即可親臨「造福觀音」大神像~


個人主觀覺得:「這尊觀音塑像沒有想像中的大」。


但或許是鹽寮鄰近沒有其他比較高的標的物,因此走台11線時這個和南寺的觀音坐佛神像可是很明顯的指標。


和南寺043


看完後的下山腳步,請小心。


和南寺009


和南寺048


和南寺004


走在台11線的遠方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和南寺依山而做的鵝黃色觀音神像,而和南寺的主殿後有翠綠青山,前臨湛藍的太平洋,加上和南寺本身的樸素顏色與樸實建築風格,讓翠綠的花蓮海岸山景多了神像不至於突兀。


不管你有沒有近來和南寺參拜,只要走台11線從遠方看到大觀音神像,就算只是經過總能感受如沐春風的踏實、安詳感受。



◎ 如何走:


自花蓮市區循11號省道南下,過花蓮大橋、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花蓮遊客服務中心即可抵達。距花蓮市約12公里。
詳細地址:花蓮縣壽豐鄉鹽寮村五鄰191號(台11線121.K處,大門就在路旁而已)


和南寺059


西遊記的重要人物:孫悟空、唐山藏、豬八戒、沙悟淨等石雕裝飾物非和南寺園區內,而是在對街的廣場空地。


這種「神話的人物」對小孩的吸引力當然很大,因此離開和南寺就順便過台11線對街,帶他們來看看這些「從故事書上跳脫出來、活生生(但不會動)」的人物角色。



P.S.


拍謝,在我們家格子看一些遊記分享,請記得把時間往後拉一至二個月,而非即時的遊記。至於親子文相對而言比較「即時」些,因大多是近期發生事情,因此遊記和親子文兩造的寫文時序是有差異的。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29124848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