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多數在台南、嘉義、雲林走動,因怕人多也盡量沒走太主流的風景區,有些風景點走完覺得普普,不過我們到訪後覺得井仔腳瓦盤鹽田有互動性和歷史性,是一處文化與在地產業兼顧的深度景點。
關於井仔腳瓦盤鹽田的相關歷史介紹,有興趣可見下: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台南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原稱為「瀨東場」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原來設於鳳山縣大林蒲,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是北門鹽場的第一口鹽田,也是台灣最古老的現址鹽田,至今有180多年歷史。
史書上記載,鄭氏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平埔族製鹽技術不佳,所煎出的鹽品質苦澀,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然後在其上鋪碎瓦片,再引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但是後期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讓「井仔腳」特殊的曬鹽景觀依然保留在北門永華村的海岸邊,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以上資料引自交通部觀光局嘉雲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井仔腳瓦盤鹽田」其實有點繞口,為何這裡稱為「井仔腳」?
因為這裡原是荒漠的海灘,因在沙灘中有一小沙丘,沙丘旁有地下水湧出形成井的樣子,因而得名「井仔腳」。
又為何井仔腳的鹽田又稱為「瓦盤鹽田」?
瓦盤鹽田是早期鹽民為避免粗鹽和土壤相黏,將破裂的瓦盤碎片以人工拼貼手法,鋪設在鹽田結晶池上,和泥土隔離,方便採收為更潔淨的粗鹽,馬賽克成為鹽鄉獨特的人文景觀。
因此來踏在鹽田仔細瞧腳下的瓦盤鹽田,其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非常特殊。
小孩在這區玩的頗樂~
如果是夏天要到井仔腳瓦盤鹽田參觀,建議是在清晨或是黃昏氣溫怡人的時候,因為井仔腳瓦盤鹽田舉目只有一兩個可休憩的涼亭,若是大太陽下要找到遮陰的地方不太容易,因此要慎防晒傷或中暑。
如果像我們是冬天到訪井仔腳瓦盤鹽田,年節期間南部就初一這天比較陰天,記得要多加外套,因為井仔腳瓦盤鹽田地處空曠又位於西濱海域,因此海風還不小,保暖工作要紮實。
別像我當日只有背心上身即在井仔腳瓦盤鹽田隨繞許久,被海風煞太久以致於回程即有頭暈情況發生(大年初一即跑藥房買普拿疼)。
井仔腳瓦盤鹽田中有牛隻的裝置藝術,白色春牛大致可理解這裡因為有海鹽之故,因此王道色為白色無可厚非,只是多了一隻大紅色的牛隻,反差頗大~
海鹽雕刻的「龍耀北門」~
鹽田為皇尚企業經營管理,除免費入場外還可贈鹽一袋,可謂「有吃擱有拿」~
鹽袋請至井仔腳瓦盤鹽田前方的紀念品處請領,每人限一袋(小孩也可算一人頭)~
體驗區鹽田上的鹽因為土壤、濕化等因素因此不一定很白,贈鹽區的鹽是另外一區,用帆布隔離很因此乾淨不用擔心~
多數小鹽山應該都是「模型」,只有特定區域才能進行收鹽、挑鹽的體驗~
井仔腳瓦盤鹽田入口處販賣的特色食材~
井仔腳瓦盤鹽田入口處即是興安宮,前面廣場也提供免費停車~
不太大的興安宮正在重建中~已經到廟口處,佑佑當然會很想拜拜
祭祀紀府千歲~
除了體驗井仔腳瓦盤鹽田外,這裡尚有用膳、住宿的場所~鹽鄉民宿餐廳
鹽鄉民宿餐廳的店主人把周遭附近環境重新打理,除了井仔腳瓦盤鹽田體驗外也可來此走走,鹽鄉民宿的前方不只有生態體驗區,鹽鄉右方有用石輪當裝飾的小徑,後方也可餵食烏龜,可體驗不同的井仔腳鹽鄉之美。
鹽鄉民宿區小步道~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個很有在地文化、產業特色的景點,重點是這裡不但免費入園體驗,如果團體先預約還可有專人導覽,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
還沒來之前根本不知道鹽田是怎麼一回事、也許從來沒把鹽田當一回事。
有小朋友的家庭可在鹽田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又富寓教於樂的深度旅遊景點。
參觀前不妨先看看旅遊書或上網做些功課,事前資訊的補充與真實的旅遊體驗,文字和實體意像才能結合,走玩起來更能知性、盡興。
總之,北門井仔腳是個相對不起眼的小地方,有時候走進台灣的窮鄉僻壤才知道:原來課本中的歷史一直在存在看似平凡的小鄉鎮中呢。
◎ 如何去:
中山高→下新營交流道→往西向經鹽水→台19線→往南接學甲→縣171→往西行至北門→南15線→南10線,依照指標即可抵達(會先抵達鹽鄉民宿,後經過一兩分鐘即可到達井仔腳瓦盤鹽田)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6763782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