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學校修過(初涉)心理課程,對孩子的彈性和尊重度都不低,但不表示完全放牛吃草,畢竟小孩尚在智能、生活習慣建立的時期,有些時候我挺嚴格,不過有時靜下來反省,有時候不只是原則上的堅持,也可能是被孩子攪到心神全無、理性全失。
我們也會有情緒,但會切記語言的殺傷力,讓孩子知道我們當時生氣,但怒氣時的語言我們倒是非常小心。
教養小孩的過程可看到自己人格或情緒的不足,也許這也是另類的照妖鏡。
昨傍晚回家後,我問佑佑考的如何?昨天是佑佑的期末考。
考前一天,佑彥阿嬤去學校帶佑佑、彥彥放學,還讓孩子在學校溜滑梯玩樂才欲返家。碰到佑佑的班級導師,聽我媽轉述,老師說佑佑課業學習力頗好,不懂的事情都會主動和老師再三確定(和他幼稚園老師的說法一樣),算很穩重規矩的孩子。老師照情理當然多少都會說些客套話,不過聽我媽轉述,老師說她很高興能教到這樣的小孩,總之老師很「喔露」佑佑,我媽告訴我們。
因此考前一晚,我們也沒幫孩子複習,因為不知如何複習起。只告訴他:「考試時把握一個重點,專心的寫不要太粗心,有時間再檢查一次,這樣就好了」。
「只有小一而已,我也相信佑佑大概不會太差」,我心裡這樣想。
不過佑佑昨晚回來告訴我說,他有五題因為看錯(或看不懂),全部寫錯。
「五題都寫錯?」
我口氣真的沒有不嚴厲,我得要再次強調「不嚴厲」。
我自己覺得。
但當下我有問道:「不是說要檢查嗎?連續錯是什麼意思?」,我還是不太懂為何會連續錯五題,因此繼續問。
「以後還能每週去拜拜一間廟嗎?」,佑佑問。
「如果考的不好,爸爸媽媽幹嘛每週要帶你去拜拜?」,我很直覺的說,然後轉身去另外房間換居家服。
再度進房間時,「佑,你怎麼了?」,我看到本來趴在棉被上的的佑佑轉身看我,但眼睛紅紅的。
「你甘嘸(有沒有)在哭?怎麼眼睛紅紅的」
「我嘸(我沒有)」
「來,爸爸抱抱」,其實我看到床單上已經有一小片淚漬。
我無心的除出言不遜,小孩非常失落,甚至難過。
我得說,佑佑是個從小很少哭的小孩,他個性穩重保守,冒險犯難的精神較他老弟欠缺,就像他老師說的「凡事要確認」,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多無預期的麻煩。
等孩子的媽下班回家時,我告訴剛剛我和佑佑發生的事情。
「小一而已,你幹嘛這麼重視分數」,孩子的媽質問我。
「有嗎?」
「我沒有這樣吧」
我不想要孩子看待學校成績的出發點總是在「分數」,不過我有些反應經過佑佑還不這麼成熟的詮釋,也許是刺激他某一種認知、否定他某一種價值。
對於要求的拿捏或表達的確切,都是父母育兒過程不可承受之傷、可以預期之痛。
我原生家庭的父母對我們算很民主式的教導,自己當父母後大概也是「依循」這樣的價值和孩子互動。
我昨晚孩子睡了後,我大概反省傍晚我和佑佑的互動:
可能因為佑佑第一次期中考是班上第二名,「在這種前提與想像」下接著要考期末考,因此考前我和孩子的媽即告訴佑佑:「如果這次也考的很棒,爸媽會帶你去拜拜,一次拜五間」。
佑佑非常期待這個我們看似不怎麼樣的「獎賞」。
但昨天考完我卻否定「拜拜」在他心中的價值和原本預期可能的拜拜。
我權威嗎?我不認為。
同仁曾問我:我會罵小孩嗎?很難想像。
不過細節就在魔鬼中,教養小孩的過程多少可以看到不同的自己,檢視埋藏在人格中不被凸顯的情緒。
寂靜的深夜時分,我自問:
說來很貶抑,上學後的小孩,他們每一個階段的成長,好像是由每一次的考試建立起來的。但進入學校體制,考試也是檢驗成績的一環,要如何拿捏?育兒過程父母的「反省功」也不能少,這絕對是現育兒互動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我有時候也很嚴格、有時候也很權威,因我確實使用誘導、獎賞等方式,讓孩子的思維按照父母的「要求」改變,其實這也是某種「隱藏式的權威」。
我記得去年底我們帶孩子去青年公園時,附近國宅有兩間「愛因斯坦」的理髮店,門口招牌就是「愛因斯坦」的畫像。
那時候孩子問:「他是誰?」
「他是一個很厲害的科學家,超厲害的那種」。
「喔,超厲害啊」。
愛因斯坦是個跨時代也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據後人表示,他應該要得到三次諾貝爾獎,他的科學成就幾乎很少人能超越。
比較可惜的是他的許多理念是當人們「過了兩個世代」才開始懂他的想法。
小孩一直在長大,我不想隔了兩年、二十年後才懂他的想法。
佑佑真的大了,剛過完七歲生日,我很珍惜這七年來的每一天。
很不捨的是孩子的童真慢慢消失,不過佑佑也發展出另一種「類比化」的天真。
算是童言童語的「升級版」吧(因為現在的童言童語還挺有邏輯的)。
每次帶佑佑去學鋼琴時,會順道買杯咖啡,邊走路時也和佑佑亂聊。
「為什麼小孩子不能喝咖啡?」,佑佑問。
「因為有咖啡因,小孩太小就喝,小孩子會長不大」,我用佑佑能理解的形容詞順口說。
「怪不得大人這麼喜歡喝咖啡」,佑佑再說。
「這是什麼意思?」,反倒我問。
「因為大人喝咖啡,你們就不怕會變老了啊」,佑佑說。
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派徐福去找長生不老藥,兩千多年後,佑佑終於發現讓人長生不老的食物了。
(最近兄弟倆很愛玩的吹泡泡遊戲)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624031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