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在,讓有小孩的我們明白,一個家庭的圓滿有人突然離開,需要很多忍耐,需要更多習慣,也需要一些心理轉換。
以往家裡客廳都在晚上十點多熄上電燈,現在會在過凌晨時分才按下燈扭宣告黑夜來臨。
孤獨,很適合一個隻身流浪的旅人,但對已有家庭婚姻的人而言,孤獨就像冰冷的異國,好像少了什麼,不只是孤獨本身,但說不上來。
因為孩子目前都和我們同床,佑彥媽睡前還是會故意說:「佑佑、彥彥呢?」
如果父母始終和孩子綁在一起,小孩沒離開過身邊的父母,是不瞭解分離的感受。
我這裡非強調負面的痛苦,但那是挺思念的滋味。
不過偶爾的兩人世界,也能為生活創造不一樣的音符,可以玩起戀愛遊戲。
佑彥媽也許是母性,因此對於分開一星期(其實只有四天不到,星期五欲請假提前回嘉義)她始終掛念。
我比較不喜歡聽到的是有些有小孩的父母,他們告訴小孩:
「都是因為你,我犧牲了我的自我,我的時間」。
或者「為了養你,我都沒有自己的時間,所有精力和金錢都花在你身上」。
這種負向歸因對孩子而言,沈重了。
誰不想小孩?但偶爾這樣沒有小孩的生活,對父母枯燥的婚姻生活,其實是有助益的解藥。
男女(父母)對於孩子的各種行徑「寬容度」不同,這行徑包括孩子的外顯行為和內隱個性,也包括自己和孩子情感牽絆的連結度也不一樣。
我記得有個研究報導挺有意思,確切的數字已經忘記,內容大概是:
健康的身體,價值1500萬元。
心情愉快與滿足,價值約1000萬元。
有情感歸依的男(女)朋友,價值約500萬元。
一個你愛的人深情的告訴你「我愛你」,價值約400萬元。
有幸福的家庭和孩子,價值300萬元。
有很多選項都被「價值化」,這些選項包括:擁抱、看本好書、做愛、經濟條件無虞、有好朋友等,都是上百萬的價值。
我不是藉由這個例子把生活庸俗化或數字化,只覺得人生轉個念,什麼都不一樣了。
有些人坐擁千億萬,但他們失去了健康,也從不知道愛人或被愛的感覺,這也是人生的缺憾之一。
轉個念,我們也可以當自己城堡的千萬富翁。
我昨晚打電話回家,佑彥阿嬤告訴我:佑佑、彥彥都跑到隔壁鄰居家玩,隔壁鄰居小朋友也會跑來我們家玩。
挺好的啊,這四天他們擁有「沒有爸媽」的生活經驗。
我告訴佑彥媽,有些錢買不到的東西,雖然捶手可得,但常被我們忽略。
能享受家庭生活,也能享受幾天的兩人生活,兩人想去哪就去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考慮小孩的這四天,某種程度來說,我們擁有「屬於我們」的千萬價值。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48187598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