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三館創建於光緒十年(1884年),完成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名列臺灣十大古宅之一。
餘三館正門~
宅取名為「餘三館」,乃為紀念祖先「艱難創業,垂留後代,此後蔭澤世代子孫多福、多壽、多子孫」之涵義。
餘三館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包括門樓、正身、護龍、軒及門樓,及內外埕。
餘三館的右護龍簷廊右側。
餘三館右護龍上方懸掛「雷澤」匾額。
餘三館左護龍上方懸掛著「歷山」匾額。
左護龍簷廊左側。
「抬樑式」建築是以較少的柱子支撐橫樑,樑上再重複用小柱支撐小樑,小則兩層,多則數層,層層相疊有如抬起來的屋樑,因此稱「抬樑」。
餘三館的正廳簷廊兩側牆堵上,泥塑「白髮漁叟」、「執扇仕女」皆相當有水準。
大廳上方懸掛「貢元」匾額。
餘三館大廳採用穿斗式建築,樑與柱以斗拱相支撐。樑穿過柱子稱為穿斗,大廳就是利用這種方式使用較多的柱子與樑枋構成屋架,這樣的建築空間較大,感覺比較莊嚴大方。
大廳牆壁之彩繪。
靠內側的圖案為竹子,有期望子孫情操高潔以及富貴之意。彩繪竹子下方有「擂金畫」;靠外側的圖案為彩繪花瓶及甕,有平(瓶)安(甕之閩南語)之意。
餘三館大廳內懸掛「創垂堂」匾額,為「艱難創業,垂留後代」之意。
大廳左右兩側均有太師椅以及執事牌。
軒亭,有人稱作四垂亭,在廟宇則叫做拜亭,雖然名稱不一樣,但其功能相同。
軒亭是正廳的延伸,也是正廳前的涼亭,屋樑常做成偶數根,作為接待賓客,送往迎來的緩衝區,吉凶慶弔時,亦可利於儀式典禮的進行以及祭品器物的擺設,在平時,也可當作休憩之所,在此泡茶聊天而無日曬雨淋的憂慮。
餘三館所有的建築底下都有台基,台基市高於地面的一個基座,架高的地坪可以保護木結構。
古人通常會在外埕前挖半月形池,叫「風水池」。
餘三館目前是隔著農田,面對馬路,整個三合院向東偏南。在該村村廟五福宮的祭祀圈中是屬田墘角。對湳港西的老一輩稱「田墘」,人家就知道是餘三館一帶。
日據時代,因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在這住宿三天,故門前曾開闢為紀念公園,並立紀念碑。
部分照片色澤略偏黃,乃因為我們去餘三館時約早上六點多至七點,因此陽光顏色「暖暖的」。
◎ 地址:
餘三館位於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一段451巷2號(雖不在台1線省道的路上,但距離台1線省道一分鐘內的路程)
◎ 本文歷史資料引自:餘三館、永靖鄉公所、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
◎ 有興趣尚可參考彰化永靖鄰近景點:
P.S.
當初餘三館會吸引我的注意,是因為標示著「台灣十大古宅」與「國家三級古蹟」,尤其「十大古宅」的命題很有想像空間,因此促成我們晨間造訪永靖的餘三館。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2512424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