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家裡的積木灑滿地,這些「傑作」當然由兩兄弟「合力」完成。
晚餐後我聽到佑彥媽大聲的叫佑佑、彥彥把積木收到積木的箱子,否則就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積木丟到垃圾桶。
嗯,這當然是「威脅」。
生活中我在特定情況下也會告訴這兩隻:「如果XX做好,我就買XX回來吃(或才能出去玩)」之類。
恩,這當然是「利誘」。
所謂育兒專家說的不要用威脅、利誘等交換方式與小孩互動,在我們家可是時時上演。
「威脅利誘」對佑佑而言相對有用;對彥彥而言他還會反將一軍,兩隻個性就是這麼不同。
晚上佑彥媽說要「不收就要丟垃圾桶」之類的言語後,佑佑摸著鼻子著手收,而彥彥一直叫媽媽陪他收,佑彥媽不從,彥彥也「威脅」佑彥媽:
「妳沒來和我收,我就拿老鼠放到妳的頭上、妳的眼睛、妳的.....喔」,彥彥用稚氣台語的慢慢說出,顯然這小子知道佑彥媽怕老鼠,他有他對威脅的反制方式。
人性的邪惡面有時候不必完全隔絕,小孩的學習接觸負面人生倒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讓他們有勇氣面對不可測的人性,老是創造人性本善的真善美世界就我的觀點來看,一點都不是什麼好事。
「威脅」和「利誘」聽起來似乎罪不可赦,不過這些詞彙的內容都有「尺度」的差別,是立基在比較的基礎上。
向小孩叫囂「小孩達不到前三名就不要回家」等,這對我們而言是非常不恰當的威脅言論。這和我們家常用的伎倆一相比較,我們威脅的力道相對的遜了許多,不過我相信父母的很多命令式語句偶爾會帶有恐嚇、威脅的味道,只要身為父母很難避免這些詞彙或情緒。
因此部分育兒專家們的言論還是理論型導向,育兒的「實務操作」上如果有SOP,那是太小看各家小孩性格的差異性了。
適時的威脅利誘在言語或程度上父母需要拿捏,但這情形在育兒過程中不會滅絕,也不用因為部分高調的育兒專家批評而在育兒過程中有所罪惡感,至少對我們而言,適時的威脅利誘在現在依然是佑佑、彥彥生活常規比較不OK時,我們會使用的教養方式之一。
就像部分專家倡導「愛的教育」一樣。每對父母都愛小孩,有人說「不體罰是愛的教育」、不過有人認為「適時的體罰才是愛的教育」,因此育兒的態度與方式其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如父母能深深體會。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28611282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