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育兒隨論】小孩口渴,給牛排吃?

佑彥生活照002


小孩的性別由上天決定,生活教育由家庭塑造,不過小孩天生的個性雖然後天會因環境、教育而改變,不過「本質」就擁有極大的差異性。


佑佑是老大,彥彥是老么,個性就是天嚷地別。


「你們先進去」,佑佑說。


當我們要進電梯時佑佑總是「壓尾」。


「你們先上去(或下去)」,佑佑說。


當我們去某風景區爬樓梯時,他還是照樣要「殿後」。


彥彥就不同了。


我不能說他爭第一,但他不當最後那位。


從小兩兄弟個性的差異,從餐桌上的用餐時的幾十分鐘就可觀察出


佑彥生活照005


彥彥都把自己最愛吃的菜第一時間先吃,飯都留後面才吃;佑佑卻把最愛吃的菜留到最後,吃到最後菜上面會沾些飯粒,佑佑整口吃掉後,愛吃的菜照樣原封不動的從嘴巴出來,只是飯粒不見了。


最後一口才吃掉他最喜歡的「美食」。


從彥彥會自己吃飯時我們就發現他們餐桌上個性上的顯著差異,經過了一兩年,這情況依舊存在,大體可歸納出:


佑佑食的方面比較「延遲享樂」型、彥彥比較屬於「即時享樂」型。


「延遲享受」好像被賦予較為正面的教養方法,不過「即時享樂」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態度?


彥彥翹二郎腿001


記得還是大學時期,手機沒這麼普及時(那時候比較流行B.B.Call),有時候假日嘉義的爸媽打電話找我找不到人,事後電話中有時會說:「都找不到人,這麼愛玩」之類的。


但我電話中隱約會聽到爸爸在電話旁說:「給他們年輕人去玩沒關係,不然等到老再玩甘嘸比較好,年輕人就是要去玩......」。


我的原生家庭算很民主開放,因此我媽也不會禁止我們四處趴趴走(只是比我爸會碎念,各家的老媽不都這樣),但我爸的身教和言論總是影響我不小,因此我對於育兒的態度也屬於比較「放」。


但收、放間的拿捏是育兒學問的學習和經驗的累積,不必然在「延遲享樂」與「即時享樂」間畫個非對即錯的鴻溝,因為人生很多時候,並不是只有是非題。


小孩子個性上的差異是父母該「概括承受」的,我不能把佑佑變成彥彥,也無力把彥彥copy成佑佑,因孩子的差異性都再再告訴我們,育兒方法沒有SOP的標準作業流程,就像孩子明明只要喝開水,你卻端了上等牛排(吃上等牛排可無法解渴),這也不是好事。


我平常報告時有時可以用一套簡報應付所有的學校,儘管這樣很混,但能混之有道也需要功夫。


但教育方式真的要隨小孩個性而「量身訂做」,面對兩個處處在學習、時時在成長的小孩,還是要「生出來」好幾套「個別化」的教養方式。


既然教養內容著重於「延遲享受」,那「即時享樂」不也是一種教導小孩面對人生的態度?



P.S.
彥彥喝奶翹二郎腿,多享受的樣子啊~因此不管「延遲享受」或「即時享受」都好,更重要的是讓小孩懂得「如何享受」,用更豁達的力量面對不可知的未來,這才是重要的人生課題。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28256103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