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隨論】樂靄賓神父「告別彌撒」後的雜寫(含照片)

我們告訴佑佑、彥彥:「神父阿公死掉了」。


佑佑問我:「神父阿公為什麼死掉?」


「生病、老了都會死掉,就像咱嘉義阿公一樣」,我說。


「那阿嬤也老了,為什麼沒有死掉」。


為什麼?實在很難回答。


不過我倒是給了一個肯定答案:爸爸、媽媽、阿嬤,老了都會死。


對我們家而言,生死不避諱,也沒設防哪時候談?該如何談?


大概是我的個性本來就比較順其自然些,我對生死的想法很隨性:


碰到了,就談;小孩不懂,遇到幾次生死場景後,我想他們會懂。


神父的離開,佑佑、彥彥似懂非懂,有很大部分是因為我的孩子和神父的連結性不夠,不像我們與神父從小到大的一些美好記憶都綁在一起。


從樂神父離開後,我一連寫幾篇,每次要收手,總覺得還有好多神父的記憶沒寫完,這些不是交代,而是對自己音樂故事、人生歷練負責。


技術上,很難讓沒接觸過樂神父的人理解,為什麼神父值得用這麼多篇文章書寫。


對我而言,我不是抱著「偉人」的出發點來記錄。


「偉人」,常常去杜撰潔白無暇的人格史,就我看來有點怪,人說「蓋棺論定」這句聽起來還是有點怪。


蓋棺後,如何論定?誰的答案才代表論定?


我們看到報章雜誌常報導部分資本社會定義「成功」的人去世後,總是留給後人無限追思。


「媒體塑造的那種成功類型」,常脫離不開有權、有錢、有能的人,對弱勢族群無私的付出的這群「有愛」的人,好像總是少了幾分媒體的重視。


我無意批評逝去名人的種種,也不否認「有權、有錢、有能」是人生奮鬥的目標之一,只是媒體太強調資本主義面的成功定義,只會讓「有愛」的人繼續被漠視。


我說「蓋棺論定」不適用於認識神父的我們,因為神父對我們而言,是一位愛我們、和我們愛的長者。


這點在蓋棺「前」,就論定。



0919早上我們去本篤會參加樂靄賓神父的入殮,接著去天主堂參加神父的告別彌撒。


以下只選幾張照片,因為顧忌部分人對告別彌撒的照片有禁忌,因此這裡沒公開PO上。


但如果沒有顧忌的話,更多照片請參見flickr的網路相本:http://www.flickr.com/photos/xalekd/sets/72157622430621692/


樂靄賓神父本篤會入殮005


本篤會的會場~


樂靄賓神父本篤會入殮036


於本篤會見神父最後一面~


樂靄賓神父本篤會入殮057


送神父出本篤會~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120


嘉義天主堂~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119


嘉義天主堂內部,算是大教堂吧~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058


神父樂團成員告別彌撒當天不管有沒有演出,都穿樂團的制服,替神父送行。


本篤會樂團人數沒這麼少,聽說樂團的小朋友因神父離開反而哭的很傷心,因而決定告別彌撒當天多數由成人上場。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098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117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112


沒到場的樂團成員請看譜,就知道這是我們熟悉的旋律(因為我們小時候就彈奏過這兩首,且這兩首歌都是神父編作的,我當天才知道)。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111


雖然少了指揮者,樂團在告別彌撒中,為神父奏最後兩曲~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087


雖然告別彌撒已經結束,請為樂靄賓神父「禱告」~


樂靄賓神父於天主堂告別彌撒082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27093804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