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佑生日,「照例」把他的一些照片整理一下,覺得有點小累,不過從佑佑出生到現在照了「一大堆」照片,一歲前的照片完全沒有篩選就直接全部燒錄備份,現在找照片總覺得費時費力,因為量非常多。
另外背景音樂也沒什麼搞頭,找不到適合的歌曲,也不想離佑佑生日太久才做完,這一兩天想趕快弄出來。有點小煩,算了,記錄一下最近一二事。
研所的三個好友,才、儀、斌未來都是(未來)博士候選人(「才」已經公費學成歸國;「儀」通過去年底的公費留考,「斌」去年也高重國內某國立學校博班),看到他們金榜都非常高興,比中樂透還高興。
記得「才」那時候電話告知公費通過,在電話這頭的我還在當兵,不過我都一直記得那時候在哪隻電話得知這訊息,對當時情緒印象很深,因為那時候太興奮了啦。
那年的公費留考該領域全國僅三名額,一位是我的好友,一位是我的姊姊,還能不開心嗎?
去年十二月底,另外一位好友「儀」通過公費留考,他沒選擇主流的「英國」或「美國」深造,而是選擇冷門的「芬蘭」就讀,和他的個性相當吻合。
在學術的陣營,部分議題與研究被刻意操弄,在單一的系所領域,其主流價值批鬥非主流價值的曲解則更為嚴重。
想說的是,台灣的學術圈需要「儀」這號人物,他的論述通常能反動主流觀點,但不是隨便立論,而是有一套出自於他價值的看法,至少尊重多元意見,把這點帶回學術圈吧。
因知識份子的搖擺個性,通常都會以「正統」作為掩飾,「儀」不隨便談論如此清高的標籤,他寧可選擇實際行動。
人的思考、價值要相近、至少有尊重不同觀點的論述(不過我們的政黨傾向非常不同,不過這完全不影響交情。儀這次強力推薦政黨票要支持「綠黨」,就算每次投票綠黨得票率絕不可能超過總政黨票的5%,不過他覺得這是「原則性」啦),才有進一步成為朋友的可能。
而我們大概都跨過為理論而理論的年紀,只是左翼視野的建立,確實協助我們分析台灣社會的結構與專業論述的內容。
19日「才」因私事將上來台北,「才」、「儀」和我將約碰面聚首。
都出社會結婚生子了(「儀」還年輕,66年次,因即將遠走他鄉也不便徵友啦),但我們學生時代的故事還歷歷在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