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身為父母的,在自己的小嬰兒還沒出生時,一定會想著「我的小孩會不會四肢健全、身體健康」。
孩子出生後難免想著:「我的孩子發展會比會比同年齡的人慢?」。
無可諱言,我們也有一般父母的想法,或者說憂心,特別是有兩個小孩的時候,「比較」的量尺就更常在無形中展露出來。
佑佑在幾歲的時候會走路?佑佑多大的時候會叫爸爸、媽媽?佑佑小時候的身體狀況?佑佑的個性?
以上的疑問句通常把主詞換成彥彥,都能變成比較句的提問方式。
佑彥阿嬤偶爾會無心的把兩兄弟的成長歷程拿出來比,當然我們理解,作阿嬤的人看兩個孫子的成長,會有比較的心態也是情有可原。
但我總是希望別用太主觀的量尺比較,例如:
佑佑很少哭、彥彥比較常哭;佑佑的口語能力比較快、彥彥比較慢;佑佑現在比較會「起番」,彥彥反而越來越乖......等等,
因為這不一定能代表未來誰的個性(成就)好或壞,那現在這個時期如何比較?
尤其不喜歡聽到(特別在他們兄弟兩面前說):「啊~你現在怎這麼容易『起灰』,人家弟弟現在瓏比你乖...」云云。
孩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與自身潛能,遠比我們想的更大,
所有的問題反而在於過度用「單一標準」來劃分誰比較好。
目前只用眼睛看得到的結果來判斷孩子,然後希望這個孩子更努力趕上其他孩子,我都覺得不妥。
因為未來我們無法與佑、彥一輩子,他們兄弟的情緒支持將相當重要,
未來我們沒辦法給他們的,他們會彼此提供,至少他們會擁有同世代才有的共同價值與情感依歸。
(這也是我們希望有兩個孩子的主要動機)
我家(我和我姐)和佑彥媽家(她和她姐)的家庭情感依附文化都算很緊密,也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兩個孩子未來擁有良性的互動(助)關係。
佑和彥都還小,都是未滿三歲的小朋友,父母的角色與立場就顯的更重要,
父母無心的比較,可能會讓孩子專注於競爭、爭寵,因而傷了彼此的感情,這樣的比較反而是一種反效果。
如何把手足的比較引導成建設性的發展,或許需要一些智慧吧,對我們而言,更需要時間去體會、去學習。
我們現在能確定的是:別以為他們還小,其實父母無心的比較話語,對他們還是有可能造成負向的心理傷害。
- 留言者: nanan
- Email:
- 網址: http://blog.pixnet.net/nanan
- 日期: 2007-10-16 10:23:13
- 留言者: nanan
- Email:
- 網址: http://blog.pixnet.net/nanan
- 日期: 2007-10-17 02:38: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