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看到花蓮縣政府推動國小讀經,並辦理會考引起家長反彈的新聞後,只覺得挺無奈,我心裡OS:拜託,花蓮還是國小呢,我的兩個小孩在幼稚園一個背弟子規、一個背三字經。
關於讀經的經驗談,我得從佑佑、彥彥讀幼稚園這段期間說起。
佑佑開始進入正規體制的是「幼稚園」,我記得他上幼稚園沒幾次,回家有一項功課是:「背弟子規」。
佑佑的記憶力算不錯,背書的回家功課我們從來不用費心,佑佑常說他在老師教的時候已背起來了。我和孩子的媽說,如果對背誦能力比較不OK的幼稚園小朋友,每天的功課不都是壓力?
彥彥念幼稚園後,回家的功課從「弟子規」變「三字經」,彥彥背誦能力沒佑佑強,因此回家只有剛開始背了一兩次,後來彥彥說:老師說背不起來用唸的,三次。
我們算是不干涉老師教什麼的家長,孩子背三字經、弟子規或四書五經,這不是什麼值得大肆批判的事,但說實在話,心理總覺得:「背這些,真的對孩子的品格教育有差嗎?」
因此我看到這則花蓮新聞,相關新聞內容顯示,花蓮縣讀經學會理事長簡文清表示:「花蓮縣國中小大力推廣讀經運動,已經深受家長支持,甚至有些尚未進小學的小朋友已經可以背誦20多段的內容」
還沒進小學能背誦20多段……然後呢?
花蓮縣政府比較值得商榷的是,他們推動全縣國小及幼稚園讀經,並辦理三到六年級學生讀經會考,課程包括「弟子規」、「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等四書五經,有「會考」學校就會強迫學生背誦,徒增學生上學壓力。
佑佑、彥彥在幼稚園的老師都針對弟子規或三字經的意涵都解釋給孩子聽,瞭解當中的意義才是王道。不過癥結就在此,孩子這麼小能「吸收」「瞭解當中意義」比較重要,反而不是背誦,因重點是「意義」而非「文字」,只重視背誦反而太形式主義。
白話文的語彙都還不成熟,就直接跳級文言文,不會站要先跑,先後順序反了吧。
如果學校有開讀四書五經班和籃球班,我寧可讓孩子多運動多流汗去參加籃球班。不過別誤會,我不反對背誦四書五經,因為每個家庭有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也認為這是人格所必須,淫浸在四書五經的書香就是自己的選擇。
這則花蓮的地方新聞會讓人想起馬英九訓令教育部將四書列為高中必選的中央新聞。我只覺得要不要背四書五經,應該是尊重每個人的選擇,為學的基礎不就是喚醒個人獨立思考,也同時也尊重別人的判斷。
總統馬英九為了呼應讀經的好處竟說,秦檜、嚴嵩是沒讀通四書五經才變奸臣。
這新聞我看了他的回應後都快暈了,馬總統這種無邏輯的詭辯和推論,這是「總統級」的人會說的話嗎?真的被他打敗,後退三百里。
我不反對孩子讀經,老師可從旁輔佐解釋其義理(當然也可對歧視的內容提出批判),對幼稚園背弟子規、三字經實在覺得沒必要,因為這已經演變成填鴨式教學,幼稚園會背弟子規的小朋友,長大後真的比較兄友弟恭?
只要回顧我們小時候曾背誦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仔細想想,你小時候會背這些四書五經,真的和你成人後的道德觀有任何影響嗎?
家庭關係、同儕影響、價值轉換和社會變遷才是人格和道德的影響因素,背誦四書五經都是「見林不見樹」或「見樹不見林」的形式主義(讓孩子接觸經典文學和小說,也許創造更多人性關懷或想像力)。
總之,每種經、古文都有意義,中西經書都有重要的價值,很多前人的金玉良言是亙古不滅的,但四書五經有部分內容強化父權觀念、弱化女性意識、連儒家都隱含帝王至高的威權論。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兒童不只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國家未來興盛的軟實力,囫圇吞棗、填鴨背誦、把四書五經的威權觀、性別歧視,把四書五經奉為圭臬者,潛移默化了性別與階級歧視,這種「教育投資」不僅不划算,而且得不償失。
P.S.
搜尋花蓮縣政府舉辦四書五經會考新聞時,又看到幾天前的一則新聞,同樣是蕭美琴,同樣是四書五經,不過對象轉變為「國軍」。
新聞標題是:「讀軍校要考四書五經? 國防部:增加文字表達能力」
國軍招考為何要考中國文學史與古今文學等文言文考題,蕭美琴質疑「這對國防事務有幫助嗎?」
蕭美琴認為軍校考「孫子兵法」還說得過去,但是考這種四書五經類的考題,對國防事務有何幫助?為何不考時事與戰略考題。
台灣政府全面推動四書五經的各種復興中華政策作為的用心,真除了讓人刮目相看外,也讓人由衷欽佩。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8924051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