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彥慢慢長大,哭的頻率少了些,
越來越可以「把玩」。
就算在不同的環境(佑佑在嘉義、彥彥在台北)
在同樣的時節、深夜中,
原來我們也是這樣愛過佑佑、如今把玩彥彥。
兩隻小犬間隔一年,
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
佑媽比較會和彥說話,從彥剛出生到現在;
我不習慣對彥獨白,許多話都化為寧靜的黑夜。
是「父性與母性」的差異?還是「個性」差異?
彥彥繼續成長茁壯,
我們也繼續調整改變父母的角色與定位~
我們無法創造如郭台銘般的財富,但可以創造如「麥迪遜之橋」般的記憶! 我們從小孩身上看到一些故事,這些故事是複眼式的,故事中包藏著另一則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