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燈會在嘉義,展出的末兩日週六我們剛好回嘉義。當天在嘉義的店家、菜市場、麵攤民眾談論的話題就是:「有去看燈會嗎?要去看燈會,真水......」。
佑阿嬤下午去弄頭髮也是說洗髮廳討論的話題也是說燈會,連隔壁賣咖啡的鄰居小朋友也約佑佑晚上去看燈展。
下午我和佑佑睡到四點四十分被佑阿嬤挖起來:「要不要去看燈會,好多人都說很好看,阿姨五點要去,要去就要準備了」佑阿嬤說。
「瓏好,幾年前在台北看過,覺得規劃的很不好,不是很想去」,我說。
「好啦,聽說開幾千萬,謅水A」,媽說著,沒等我回答就去穿衣服準備了。
「佑,甘有想去看燈籠?」,我問佑佑。
「……不要」,佑佑說。
「媽~佑仔說他不想去」,我說。
「阿嬤問你,你要不要去看燈籠,還有煙火,謅水A喔,要不要去玩」,佑阿嬤再問。
「要~」,佑佑。
「嗯...喔...嗯...好吧,那...就去看看」,我說。
記得印象中的台北燈會,就是主燈在中正紀念堂內,四周就是其他次要花燈,記得當時有和佑媽說到這話題:「台北的燈會吸引不到外國人,因為主燈聲光效果不夠,外國的花車遊行看起來很精緻,但圍牆四周的次要花燈有些做得很粗糙,為什麼不做精緻一點的花燈?」。
好幾年沒看台北燈展,或許台北燈會的可看性已經提高許多,我幾年前的對台北燈展的封存認知可能早就應該修正。
以前說不公平就有多不公平,國家資源總是獨厚台北市,至少現在燈會有機會移師其他地方,對嘉義人來說,你知道嘉義人有多高興嗎?尤其嘉義鄉下地方的阿公阿嬤,誰有時間去外地看燈展,國家燈展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舉辦,任誰都動心。
這幾年政府移師各地方政府主辦燈會後,每個地方政府不也都辦的有聲有色,不是嗎。
這次嘉義燈會展場分很多區,展場也夠大,我覺得聲光效果、遠照燈的設計都很不賴,主燈外的次燈也都有讓我預期外的精緻,除了一般燈展外,公園綠地是採用藝術家不同傳統燈會的發光藝術品,燈展走向和中正紀念堂的燈會展有十足差異(當然,也有詬病「接駁車」等待時間的問題,也有人覺得嘉義燈會參展燈籠不夠好看,見仁見智~)
主燈山豬「發功」時比我想像中的繽紛五顏,而且發功前會有一連串的「閩南語口白」,有點類似市井叫賣或穿插布袋戲等趣味的全場廣播,感覺好鄉土,和印象中的台北主燈「發功」方式完全不同,連周圍的都海都會隨音樂閃動,多了生氣,也拉近了人與花燈展品的冰冷距離。
或許原本期待低,因此看完嘉義燈會反而覺得不虛此行......
我們在車上曾聊天,是嘉義「市」的長官們不積極?還是嘉義根本沒這麼大的展場?經過討論……我們不知道長官們積不積極,但我們知道嘉義市真的找不到像嘉義縣這麼大的場地,可以容納這麼多的人、車、燈.......
長期處於權力邊緣的嘉義,文化資源毋寧是較為淡薄的,這是因為嘉義人在政治上有自主性,但在文化上從未掌握自己的發言權。
國家燈會展在台北市的獨佔時代已經終結,並非是指花燈展在台北已經走到盡頭,也並非是指台北人再也沒有明天去期待,而是指台灣的資源分配要走向另一個新思考的方向。
謝謝2007台灣燈會在嘉義!花燈真的很美、燈展、高空燈曙的打光方式也很特別,讓嘉義在地人「有就近性的權利」可以欣賞原本電視上才看的到的國家燈會。
謝謝2007台灣燈會在嘉義!南部逐漸有重新獲得新資源挹注的可能(聽他們說去年的台南燈會辦的也很不錯),獲得資源的方式或許不夠多,但看燈會移師各地主辦,在燈會會場中,我恢復了文化與藝術的想像,也驚訝低找到從未注意到的「原來,台北不是樣樣第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