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先詢問老師是否可拍照,佑佑學琴照)
我小時候沒被我爸打過,但曾有被罰跪在祖先牌位前過。
倒是我小時候學琴時,曾被我媽揍過,可能她氣不過很簡單的曲子我老是彈不好還是怎樣。
至於詳細的情況已不確定,只記憶坐在鋼琴彈鋼琴,我媽打我手臂的畫面。
我一直很幸運,學音樂的各種階段和酸甜苦辣都在我生命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音樂」的概念已經內化為我生活的一部份,我寧願花許多錢(就算冤望錢)讓孩子探索未曾接觸的樂器。
就像大多數女人,一聽到化妝品打折、一聽到吃什麼能抗老撫平皺紋的食品、或聽到「減肥」兩個字就開始腎上腺素上昇一樣。
因此想讓孩子學音樂的動機,我真的沒想太多,只知道這是很自私的作法。
我得承認,某種程度上,育兒專家反對的父母「移植」自己的想法給孩子這點,我還真的做到「壞榜樣」。
我人生最快樂的階段,是我們以前在嘉義每週全家去神父創團的家庭樂團,彈奏過的曲目都是我們的共同記憶。
參加樂團的歷程中也奠定音樂在我心中的重要性。
但我知道專精音樂是條非常辛苦、漫長的道路,把愛音樂的興趣變成職業,那可要下定多大的決心和努力。
因此我們讓孩子學音樂完全沒有太崇高的理想和動機:
什麼讓孩子懂得欣賞美的事物、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古典樂培養氣質等....。這些都不是我考慮的元素。
我只希望孩子長大之後,還能喜歡音樂,還能很隨性的彈音樂。
其餘要讓孩子玩樂器玩到多厲害?這真的不是我的初衷和所想。
佑佑學音樂滿三個月了,這星期某晚陪佑佑在家練琴時,我看佑佑某個小節怎麼彈都不太順,然後就想跳到別首。
當下有點火,拿鉛筆在那個音樂小節大力的圈了一圈。
「你有沒有在注意看啊?」,我不知為何突然很火,因此拉高音調很不耐煩的質問佑佑。
佑佑也被我嚇到(當我們四目相接,從他的眼神我讀出來)。
不知怎樣,我都快變成我媽了(媽,對不起,我是指小時候那個時期,坐在旁邊的那個「媽」)。
總之,當下我看到到佑佑的神情,不知怎突然我也倍感愧疚。
育兒書籍和親子專家的建議,育兒時的情緒不能有太大波潮,最好不要有大海浪,只有默默的漲退潮。
情緒被育兒書惡毒化成一種對親子破壞力極大的妖魔鬼怪。
也是。
但我們是人,不是神。
「作父母」的除了「作仙」或「假仙」外,凡人俗子面對小孩種種超過忍耐界線的作為,很難不偶爾有失控謾罵的情況發生。
昨晚陪佑佑去學鋼琴,我覺得佑佑之前彈的不熟的歌曲,在老師面前彈的還挺有樣子的。
我邊聽佑佑的彈琴,邊心裡想:「我那時候在氣什麼啊?有這麼好氣嗎?」,覺得自己當時挺拙的。
我曾看過有個比喻很有趣:
「小孩是野蠻人,父母是文明人」。
這隱含?意思是:
文明人眼中的野蠻人總是失規矩、無秩序的一群。
這是一場戰爭!
文明人無時無刻總想改造野蠻人,野蠻人也無時無刻入侵文明人的界線。
但最後的戰役......野蠻人總是勝者。
六年的親子互動有時候還是「教不會」不完美的自己,不過我還是會常自省為何孩子的衝突和妥協應該如何調整。
養育孩子對父母而言,是一連串情緒控制管理的試煉,孩子總會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見得是那種育兒書定義的好父母,因為教養本身不見得總是優雅,很多都是親子爭執與妥協的過程。
透過生活中的親子戰爭我也能再度回顧,當初擁有孩子的最初喜悅,反省這輩子的最重要資產。
他們不是靜態資產,他們是動態成長的孩子。
教養小孩的過程真的是一門充滿挑戰和自省的課題,不管怎樣的問題,不要以為親子教養問題就像台語說的:「頭過身就過」。
很多互動的問題如果不處理,有時候以為自己靜止不動,事實上卻一直在轉動。
就像摩天輪一樣,總是繼續轉、轉、轉、轉回原點。
儘管有時候會錯失重要的事物,但轉了一圈,它總是會再回來。
該處理的還是得面對,這是父母們面對親子教養隨時該有的自省。
以下照片是從琴房門外透過小玻璃照佑佑學鋼琴的照片(他正在用手打拍子)。
當我看到他學的開心,不排斥音樂,是我最大的欣喜。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3528213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