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小宣告】部落格的「再出發」或「墓誌銘」

我的部落格六歲,從嗷嗷待哺的嬰兒變成一個上學的小孩。最近很忙,因此深思我可慢慢打破以往寫部落格的習慣。


我沒有要關閉部落格,也不是故意寫這種打帶跑文。


因已經厭倦寫太多廢言的日誌,雖然旅遊日誌讓我這六年來的部落格人氣慢慢攀升,讓我虛榮的注意拜訪人氣高低。


也因為旅遊文的分享率高,讓我慢慢從育兒日誌轉變為以旅遊為主的紀錄。


有時候很煩,煩的是我習慣把每次出遊照片一一分享。


到底是為了旅遊而出門,或為了記錄而出門?


有點混了,頓了,不解了。


「每遊必分享」,這就是被制約的最明顯例子吧。


剛寫部落格時,孩子還小,什麼都是第一次,有太多可記錄的心情。


「我是過來人」,能說這句話的人,應該都略帶驕傲和嘴角揚起淺淺的微笑吧。


我知道剛有小孩的喜樂和所有酸甜苦辣,因此日誌記錄很多小孩可愛照片與種種。


只是小孩大了後,部落格的內容兩、三年前有段時間都是「旅遊」日誌當道。


最近一兩年大概會在旅遊文中穿插一些心情記錄、親子所想、甚至婚姻生活。


我幾乎每天都打了篇日誌,持續好幾年矣。


現在,並不是我不會PO旅遊文,旅遊文我還是會PO,只是我想篩選PO而非每每玩必OP。


以往一天一文的PO文「頻率」,我覺得幾年了,「已經夠了(而且現在忙,時間上我不夠了)」。



因為xuite貼心(或狠心)的服務,讓我每篇文都有機會看到一年前同樣是今天的文、兩年前同樣是今天的文、三年前同樣是今天的文......(寫幾年就有幾篇「歷史上的今天」)


有時候看以前寫的觀點,和我現在的思考點還真南轅北轍。


這到底是我寫的嗎?


所以我說這功能貼心的省思自己五、六年前的自己,但也狠心的批判現在的自己。


我並不想佐證那個觀點才正確,那個論述才是真實的自己。


因為人在不同高度會有不同視野,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心境,很難說那個觀點才是對的、才是錯的。


我沒想要替「哪個我」辯護,或更改哪篇文的觀點。


雖然有點可笑,有點矛盾,但這都是每個時期的「我」。


我預見年底很忙、明年也很不輕鬆,幾乎每天一PO的習慣我想改變。


因為很單純旅遊文或流水帳撐起一個以量制質的天地,不管六年還是十六年都沒有意義。


看似亮麗卻成默路。



一篇好的旅遊文除了文字,照片也是讓人認識景點的重要印象。


但舉目許多旅遊部落客的日誌,照片飽和度實在修很大,搞到天一定要這麼藍、山一定要這麼青才叫自然?才叫美景?


景點可以創造出很虛假的色澤,刻意營造一種照片美景對於數位化的現代人而言,不難。


但要認識現實人生,挺困難的,我想說的就是「這部分」。


婚姻和親子生活,這部分就是我所謂「挺困難」的部分,因為他們不是可修改的照片。


真實面對時,有幸福也有悲苦、有歡樂也刻苦銘心。


相對於「這部分」,網路又是「另外部分」。


網路是虛擬世界,這句話沒有人不同意。


不過虛擬世界的過度延伸,很容易讓網路生活替代現實感受。



格友番紅花曾寫,她的一對可愛女兒偶會看我們家的部落格。


不是大事,也看似網路虛擬延伸的事,但對我而言很真實。


原來小孩也會有興趣看我們這種類型的部落格?


被定義為「闔家觀賞」的格子,對我而言是種鼓勵。


雖然多數人不知道、也感受不到。


也許連佑彥媽都不知道這有什麼好提的,但我是高興的。


我會忘記大事卻在意小事,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說真的,寫部落格已成習慣,人與人相處久,多少也會有些真感情,誰說部落格不會。


原本想明或後天才寫這篇文(最近真的非常忙,正趕一研究案),但晚上又覺得「昨天寫了文,今天還沒寫文」,孩子睡了先寫一篇。


因此,這文又產生了。


現實生活煩悶,需要找些樂子。


不過每天可以找樂子,那「樂子就不再有樂子」原本的效用和剛開始刺激的high度了。


舉世黃金飆漲,是因為黃金稀少。


如果黃金像沙子一樣多,也許它就是糞土。


因此我寫完這篇,我終於可以說服自己,有時間的話我可以慢慢寫文,想寫就寫,不想寫拉倒。


寫部落格不是功課,幹嘛看成考試。


如果還有格友繼續光臨,那從今以後就算我們家格子不一樣的再出發;如果因此少人光顧,沒關係,這就算是「我來過,我六歲」的墓誌銘。


從前覺得:人可以說服理性,但無法說服感性。


希望我這次「進化」了,別太感性的雜寫心情故事。


因很多感性的懸念,不一定要記錄。


某些生命片段是可以留白、遺忘的。


這就是人生。


這才是人生。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376431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