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心情】國寶,永別!

今天傍晚回家看到網路新聞:「國寶」驟逝,茂伯因心肌梗塞享年66歲。這新聞和最近生活發生的一些事情產生連結,心裡有甚多感觸。


記得許久前曾有篇新聞報導,中國某學生曾算過一道很無奈的「親情倒數的數學題」,雖然看似殘忍但卻也合乎邏輯,只是看人們願不願意正視這個問題。


根據研究調查,每個人一週平均陪伴父母約兩個小時,甚至不到。


台灣男性平均壽命為76歲,女性平均壽命為82歲,因此台灣平均壽命約為79歲。


如果父母已經66歲時,以台灣平均年齡79歲來算


(13年*52週*2小時)/24小時=56天。


看似還有漫漫的13年時光,頓時間發現,原來我們可以陪伴彼此的時間只剩下56天。


現在幾月了?就快十二月了。明明記憶中好像才過完年,回首已年底。


那56天代表什麼意義?



人無力預測生命的長度。


相信命理的人嘗謂,離開的親人因為孤單,有時會把在世的親人一起「帶走」。


我不太相信人生命運或命理,因此以下我不做科學式、因果式的連結,只是下面自身例子倒也是事實一樁。


我爸離開快六年,沒有人料想到我爸三兄弟(也就是我的大伯父、二伯父)在三個月內,三人一一撒手。


三個月內,不是三年。


上週又接收到伯父的孩子(也就是我稱表哥)因為臨時性的疾病,住院十來天就走了。


表哥走的前兩個星期內,伯父的媳婦(另一個哥哥)才辦完告別式。


真的是「一個牽一個」。


每年雲林口湖牽水(狀)都是海口人的地方盛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已於99年6月公告「口湖牽水(狀)」與「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為重要民俗活動。此為全國繼「雞籠中元祭」、「西港刈香」之後,獲文建會指定之重要民俗,也是雲林縣具國家級認證的無形文化資產。


口湖牽水狀(萬善爺廟)002


(攝於萬善爺廟前)



伯父家族住花蓮,表哥比我大很多,每年雲林口湖牽水(狀)時,都會從花蓮「騎機車」回到嘉義姑婆玩具店幫忙賣幾天玩具,再騎車迎萬善爺回口湖的萬善爺廟參加祭典,祭典約持續一星期,結束後才「騎車」回花蓮。


從來就是一台機車「凸」全台灣,從來身體就超級健壯的人,不知為何突然住院幾天後就走了。


記得爸離開時,因花蓮伯父才剛去世,按照習俗他不能參加我爸的告別式,哥哥知道後從花蓮騎機車來嘉義老家幫忙至我爸告別式的前一天。


往事歷歷在目,人就這樣走了,沒有留下任何隻字片語。



今天傍晚看到在國片「海角七號」中飾演「茂伯」一角而爆紅的台灣戲曲琴師林宗仁,傍晚傳出疑似因心肌梗塞不幸猝死的消息,和「茂伯」交情很深的藝人馬如龍,透過太太沛小嵐表示,「心情很激動,沒辦法接受」。


就算只透過電視、電影認識茂伯的我們都心中突然覺得一沈,遑論他周遭的親朋好友無法接受,因為太突然了。


茂伯001


(照片引自網路)



茂伯在電影「海角七號」中一句台詞「我是國寶ㄋㄟ」,拿著月琴談唱的影像讓影迷印象深刻。


除了這句台詞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茂伯演活老一輩台灣人心中那種固執、單純又可愛的老人家形象,這才是他之所以為「國寶」的理由。


李安拍電影「斷背山」時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定的「國寶」人物,不管他是不是無名小卒,也許只是販夫走卒,不管他活在戲中或戲外,也許只是人生的路人甲乙丙丁。


都說人生如戲了,某種程度突然的離開對在世的我們或許無法接受,但對他們而言卻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就像我爸突然腦溢血,只有一瞬間痛苦及陷入昏迷,等待我姐從英國趕回來的隔天,他即安穩放心的離開我們。


人之所以會有離別的感覺,有時候是當下,但更多是在事過變遷不經意的某個時刻、某個場景與某個瞬間的記憶所喚起畫面。



無常,人生真的無常。


在我這年紀,嘉義很多長者都已六十歲好幾,我媽說她近年來包的白包數目多了,逝者都是某些人心中的「國寶」,這些人都如同茂伯般,用不告而別的方式,缺席未來的人生。


但無論生命是何等無常,我相信還有不一樣的人生際遇等待追尋。也由於消逝的肉體用過往的美好記憶交替,更感受到生命紮實並有意義的存在過。


如果能早些體認這被量化的56天,是不是有機會實現來不及完成的遺憾?


我們都要等到有人離開後,穿越這麼多割捨經驗後,往事才會歷歷在目,才覺得「生離死別」原來不只是書上冷冰冰的四個字,而是如此「真實且有溫度」。


「把握當下」,這四個字應該要有溫度,不管是不是冬天。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4599048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淡水半日遊】滬尾砲台公園、淡水宏龍宮(華陀廟)~

滬尾砲台公園0030


◎ 滬尾砲台公園:

滬尾砲台公園緊鄰台灣淡水高爾夫球場旁,連入口都要先經過淡水高爾夫球場的大門。

因滬尾砲台公園原本是淡水球場的一部份,但後來新北市(前台北縣)政府向球場收回縣有地後,才闢建為現貌。

由於前身為高爾夫球場,因此公園內擁有大片草坪,視野開闊綠意盎然,讓以看海看夕落為特色的淡水有了另外的休閒選擇。

滬尾砲台公園屬於長條狀的公園,公園內除了入口處有二座木製涼亭和步道旁的座椅外,不像一般公園有大腹地提供兒童遊樂場或運動設施。

雖然滬尾砲台公園以原有的球場草原景觀為主,但沒有陽明山擎天崗的大草原廣闊,然而來草地漫步小憩拍個寫真集也是挺OK的場景。

以前來此拍攝婚紗照時,記得滬尾砲台公園才剛整建完不久,算是一個「年輕」的公園,不但與淡水高爾夫球場緊鄰,也離二級古蹟「滬尾砲台園區」不遠,而「一滴水紀念館」又在滬尾砲台園區的隔壁。

總之這三個景點都比鄰而立,若要玩得「有效率」也可考慮把這裡規劃成一線(我們這三個景點分三次來),一次就可走訪淡水三個景點。

滬尾砲台公園0007

滬尾砲台公園0002

滬尾砲台公園0028

滬尾砲台公園0025

滬尾砲台公園0027

滬尾砲台公園0014

滬尾砲台公園0013

滬尾砲台公園0008

滬尾砲台公園是我們拍攝婚紗的景點之一,從拍婚紗至今未再來此,想起八年前婚攝的片段,很多時候畫面是選擇性的出現或忘記,總要回到「景物依舊、人事更迭」的當下才有特別的感覺。

我們多了小孩,滬尾砲台公園也變得更有生氣。

以前的寧靜有寧靜的美,大草皮已成為稚子們的足球場地,大小男人在踢足球、媽媽們在樹下野餐聊天,家人同樂的場景不必汲汲營於課業與名次,人生大哉如此。

如果怕小孩的嬉鬧聲,滬尾砲台公園也可以與來客分享寂寞。

另一頭的遊客較少,不過樹多也大,看著佑佑和彥彥在草地上追逐蜻蜓,我們坐在草地上提醒自己:享受這一刻。

P.S.

主觀覺得更有看頭的是滬尾砲台旁的「滬尾砲台園區」,我記得入口處只要捐一張還是兩張發票就可以免費入園;就算沒發票,門票也僅有20元,很值得一走。

有興趣可看以前的文: 【淡水老街外】滬尾砲台~Free的戰地風情

◎ 如何去:

自淡水捷運總站往淡海方向行約1.5公里循指標右轉淡水高爾夫球場方向,我們是問滬尾砲台園區售票口的人員才記得如何走:要進入高爾夫球場大門後約十來公尺後左轉一條小徑(別擔心,這路就是在高爾夫球場內)。

他說十個有九個會再回來確認一次:真的是這條嗎?

真的是這條,只是路沒有很大,但往前走到T型路口右轉即到滬尾砲台公園停車場。

◎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

我們假日偶會「無目的」的漫遊北海岸。

不過說無目的也不對,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車遊北海岸一遭」。精準的「無目的」說是指沒有特別要去北海岸的那個景點停歇。

來宏龍宮又是一個完全沒在計畫內的事。

從三芝往淡水的路上我在7-11停車買飲料時,佑佑即告知我們,前方的左側小路寫著「宏龍宮」,他記得「好廟拜透透」這本書上在淡水也有一間宏龍宮。

「是拜華陀的」,佑佑補充說。

既然指示牌說明在不遠處,還是帶了愛找廟的佑佑至「宏龍宮」,也就是「華陀廟」。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01

宏龍宮(華陀廟)外觀~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05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11

彥彥沒這麼愛拜,除了佑佑我們都只是去廟宇走動,常常只有佑佑一個人拿香拜拜~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12

二樓的右殿主祀劉伯溫~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13

二樓左殿供奉孔明~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17

二樓半觀音泥塑神尊~

淡水宏龍宮(華陀廟)009

明明是「華陀廟」,但不知為何,正殿上面的大神像卻是「孫臏」?

◎ 如何去:

華陀廟map

(新北市淡水區忠山里二鄰後坑子13號)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342307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婚姻隨論】今年是「癢後一年」

東京DAY4(新宿、台場、淺草寺)121


今年我差一點又忘了結婚紀念日。


要怎麼過?是一個讓人記起來結婚紀念日後,下一個讓人想忘記的問題。


晚上要睡前,佑佑哭了,竟然哭了。


原來是彥彥趴著,兩隻腳也沒閒著在亂踢,正巧不巧踢中佑佑的鼻樑。


「沒斷,也沒流鼻血,還好吧」,我沒心沒肺的回答。


佑佑本來也沒哭,我看孩子的媽跑過來抱抱,我們使個臉色,用無語彼此溝通(別懷疑,在一起久了都會有這種特異功能)。


我用我的「眼神」告知孩子的媽:「走走走,沒事了」。


孩子的媽用「嘴型」告訴我:「沒關係,我就是要抱抱大寶貝」。


果然,在懷裡的佑佑如我神算,還是哭了,直說「謅痛e、謅痛e」。


我告誡彥彥:「老叫你別把趴了亂動腳,如果踢到老哥的眼睛,怎麼辦」。


「還有一隻眼睛啊」。


看來彥彥還挺樂觀的,只不過少一隻眼睛的是別人。



為何結婚紀念日和「踢鼻事件」有關?


孩子是好奇的動物,不然「一百個為什麼」之類的書為何會受小孩歡迎(歷久彌新的書類,我小時候也看過)。


因為我告訴彥彥「腳指比眼睛硬」後,熄燈躺平後的彥彥,接著一連串連珠砲式的問「什麼東西最硬」。


「鑽石非常非常硬」,前面已經說過太多很硬的東西了,包括水泥、石頭......終於到鑽石級了。


「什麼東西比鑽石硬?」,彥彥死纏爛打的追問。


「鎢鋼吧」,我隨口說(但我事後查網路,這是錯誤答案)


「那鑽石是什麼?」,這層級的「礦物」,印象中小孩確實沒機會看到。


睡前昏黑的房間,透過捕蚊燈的微光,我把手指上的結婚戒指讓彥彥看,鑲在白金上,很小的一顆。


「騙人」


「這是玻璃吧」


「玻璃怎麼可能會最硬?」,


對啊,女人啊,連小男人都懂,在這明明就是一顆「玻璃」嘛(真鑽和玻璃偽鑽,九成九女性根本分不出來)。



說是這麼說,我還是送過我口中的「玻璃」。


以前小時候不懂事,以為送個鑽石隱含「愛情的忠貞不渝」,而且這是最快、狠、準的必殺手段。


「鑽石恆久遠」的廣告詞,大家都還記得嗎?


連幸福都被「規格化」,怪不得還沒結婚的人都想跳進「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童話火坑。



鑽石,很昂貴,又很便宜。


「昂貴」是指鑽石本身的實物價錢,「便宜」是指這是一種「最不用花腦筋選擇哪種禮物」的禮物。


政治上有「政治正確」,愛情也有「愛情正確」,熱戀時送鑽石當定情物,被打槍的機會很低。


今年是癢後一年。


第八年的結婚紀念日還送鑽石嗎?


不不,我的錢都被家小榨乾(其實本來就沒有很濕)。


而且現在送鑽石可能會被說:「能不能換現金」。



婚前過中國情人節、西洋情人節、日本情人節、連第一次交往的日子也能成為一個隔年慶祝的理由、還曾信誓旦旦的某天每年都要去基隆,生日更不用說,若忘了就完了。


婚後覺得,若這些節日能像孫中山說的「畢其功於一役」,多好啊。


婚前和婚後真的差很大。


不過選前和選後,不也這麼一回事。



因為不是演員,我也不必賣力去演出一齣如夢想家的幸福大劇,也不用彰顯我存在的價值,好像是讓對方覺得和我結婚是賺到的(或是賠本生意)。


這樣聽起來,婚姻還真是「論斤稱兩」,就像賣豬肉一樣,不過凡事被價格化、市儈化的現在,兩性的婚姻、情愛就是有這現實的一面。


孩子的媽還留著我以前寫在書卡後面送給她的句子。


說真的,當場吐了一地。


差點沒把這些過往傻情傻愛留下的傻字,搶過來五馬分屍。


下次再拿出來,馬上離婚。


這麼虛偽的詞句,當時不知道為何寫得這麼爐火純青?



能走過八年,還要有點默契或幽默感,否則再如何光鮮亮麗的展示幸福,仔細看也有可能千瘡百孔、彈痕累累。


就像張愛玲曾說的:「生命是華麗的袍,但上面爬滿蝨子」


婚姻大概就是袍子,至於用什麼方式「趨蝨」才不會傷到袍子,用抖的?用烤的?用剪的?甚至不予理會?這都是每個婚姻中人的自由選擇。



從彥彥的「什麼東西最硬」寫到「結婚紀念日」,夜晚寫這過程中我哈欠連連如昨日死,睡個覺明天又是今日生,婚姻偶也需要停歇。


因婚姻就像一場馬拉松,跑者環肥燕瘦都有,只有自己才知道何時需要停歇後再跑,甚至退出比賽。


婚姻的現實面很多(有小孩後,婚姻又是另一種面貌),談情說愛不能拿來當柴米油鹽,這很現實。


奉勸未婚者,婚姻還有很殘酷的現實:


縱使弗洛伊德曾提及男性有戀母情結傾向,但我覺得女性也頗喜歡施展母愛,總是以為母性包含一切,不只小孩還有老公。


有母性大愛的女性會說:「男人是長不大的小孩」。


(是不是從男孩、到男人,都不會「斷乳」,呵)


聽起來好像挺可愛又挺親密,實際上禁不起考驗。


拜託,什麼長不大?


結婚後多數的男人只會「長胖」好嗎!


(這就是婚後八年最大的感觸吧)



◎ 有興趣可看結婚時播放的紀念MV:


【紀念】我們終於結婚了(婚禮MV / 江美琪的「最美」)



P.S.


這照片是幾年前兩人至日本台場拍的,導遊說這個夜景是某日劇戀人求愛的場景。


不過我記得我們在這求婚聖地還吵了一架(很像要選擇逛百貨還是看夜景之類的小事),劇外的舞台,才是真實人生。


祝結婚紀念日!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4354397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隨論】有一種空間,叫「寧靜角落」

幼稚園大班到小一寫的字03

親子天下這期有篇文章,算有意思的一篇。

這是李坤珊博士寫的,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除了所學專業外又有一兒一女,可謂理論實戰經驗兼具的作者。

依照學理而言,三歲的孩子和母親的關係被發展學專家形容是「像戀人一般」的關係,也說明被廣泛引用的分離焦慮或分離痛苦,是一種情感的剝奪和分離,就算智力慢慢成熟,但情緒處理上還是青澀。

內文有個重點提及:

「大人一直擔心小孩無聊寂寞,於是不停的跟小孩互動,馬不停蹄的愛和擔心所造成的過度刺激,反而剝奪小孩歷經寧靜、學習靜下來的機會」。

這是個看似平述的句子,但對作父母者,都是提醒。

畢竟教養書總是強調親子互動、陪伴(陪讀)。

有時候反倒是父母想「綁」住小孩,剝奪小孩寧聽自己聲音的機會,不管這小孩多大,甚至只有兩、三歲......。

作者李坤珊文中強調的是父母應該為孩子設置一個寧靜的角落,讓它成為孩子的專屬空間。

不妨這樣說,在有限的房子空間裡不見得能找到作者定義中的「寧靜角落」。

不過如果把這概念延伸,也許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找到讓孩子放鬆、甚至放空的「寧靜空間」。

我指的是「無形的」寧靜角落,屬於「內心」這層次。

每個小孩的心靈上的寧靜角落出現時間不一樣、出現的方式也不同,這也和個性有極大關係。

彥彥年紀較小,晚上總是會說「和我玩,因為我不知道要做什麼」。

佑佑大了些,但在幼稚園後半段到現在我有觀察到屬於佑佑的「寧靜角落」為何。

這麼安靜?一走近房間,這小子又在幹嘛,我心中滴咕著。

第一次我看佑佑主動寫這些廟宇的地址,我嚇一跳(現在已經習慣)。

這裡彷彿是夢,分隔了兩個世界。

我提醒他:

「佑佑,不要寫太多,休息一下」。

「佑佑,眼睛離桌面遠一點,這篇看完就不要再寫了」。

光看上述兩句,好像是一位父親,提醒一個「深夜為明天考試,正努力用功看書」的國高中孩子。

只不過這小子看的不是要考試的書,是拜拜的書,而且只有小一。

有時候我站在佑佑後面,看著佑佑用他的小手寫著非常不整齊的字體,因為沒人教他怎麼寫,每一個字他都是看著書上的字,用「拼湊」的方式,慢慢寫下,也繼續下一個字。

其實我不只有一次根本不想讓佑佑去國圖台灣分館的主館看書,總覺得「小孩,就看小孩的書」,應該去圖書館另一區親子書那裡看。

那裡也有好多書,重點是親子館裡是適合小孩看的書。

「不要去那區,小孩去大人的館藏幹嘛?親子區的書比較好看」,每次到主館和親子館的入口前,我常這樣催眠佑佑。

每個父母都說他們尊重孩子、他們愛孩子,但僅限於孩子的行為按照父母的價值和意願時。

不過每次我總退縮,因為不想辜負佑佑的興趣。

親子互動中沒有全然的贏家和輸家,誰也別想放聲大哭或大笑。

面對孩子的種種,有時候我還真是哭笑不得。

如果一切都能用一笑置之,那世界多單純啊。

只有小孩擁有寧靜角落嗎?不只有小孩有寧靜角落。

當我看到佑佑在寫廟宇地址時的當下,一瞬間的心靈也是寧靜的。

佑佑專心處於他的寧靜角落,這不是考卷需要複習,這不是功課需要繳交,這也不是鋼琴需要練習,但佑佑還是持續寫著他的地址。

佑佑已經寫好幾張了。

妳知道,佑佑寫這些地址,填滿一張A4的白紙要寫多久嗎?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非~常~久~。

有時候佑佑正在寫廟宇住址時、處於自己的寧靜角落時,我會發現我不是怪獸父母、我不是直昇機父母、我不是武當派、我不是峨眉派,我甚至不是他的老爸。

在這個地理的寧靜空間或心靈上的寧靜角落,孩子能全權作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哪管孩子是個只會流口水不會吐絲的蜘蛛人、沒蝙蝠車只有咖打車的蝙蝠俠、不會往上飛翔只會彈跳的彼得潘、喜歡唱歌卻五音不全的卡卡、甚至想當個皮膚黝黑的白雪公主、或只是沒源由的發個小呆。

在這個寧靜角落內,他們就是自己的王。

真正的王。

總之,這篇文章給我一些想法,父母何時用心陪伴或何時該放手放空,都是門學問,也沒有誰對誰錯的硬道理。

陪伴很重要:

育兒專家告訴我們,為人父母要常與小孩溝通,做「質」的互動而非「量」的陪伴,如此更能理解、同理小孩內心的那片雲彩。

允許小孩保留寧靜角落也很重要:

觀察小孩獨處時一個人的「寧靜角落」,可看到孩子另一面我們從沒看過的彩虹橋。

因此陪伴或放手都是親子問題的表象之一。

雖然李坤珊寫的是這篇叫「給幼兒一個寧靜角落」,但不妨自己深自檢討反省,婚後的我們也該有自己的寧靜角落?

就如同海浪只是表象,震源通常在海底。

很深,但找到震源才是重點。

P.S.

佑佑算是個生活規律的小孩,也因為規律,因此他才會一直想把廟宇的地址寫完。

我曾想過:以後他連接吻是不是都是這麼有規律啊?

幼稚園大班到小一寫的字01

(這種地址簿有幾張,字大小不分又歪歪斜斜的,但這都是還沒學字的佑佑,他看著書,一筆一劃在屬於他的「寧靜角落」默默寫下的)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4074565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閃文】生日禮物

需不需要、應不應該、適不適合分享?我考慮了一陣子,還是決定在我生日這天打了幾個字。


我一直以來覺得考試這檔事,100分和99分代表的意義其實差不多。


佑佑國小一年級了,也遇到人生第一場正式的考試:小一期中考。


學校老師平時考小考時,前幾次我幫佑佑複習了注音符號,因為佑佑習慣以台語發音,因此許多捲舌或不捲舌的音在「未學注音符號前」,他都是「統一發音」。


有時候告訴佑佑這個字要捲舌,這樣注音符號才不會寫錯。


佑佑一貫的回答大概都是:「以前我都讀一樣啊」。


「那你現在就要開始注意啊」。


至於數學,就放牛吃草,因為無法複習,而且都是概念問題而已。



期中考前一晚,佑佑還去學鋼琴,回家已經九點半也沒什麼時間看書。


小一而已,沒必要搞的太緊張,但對於讓佑佑知道「考試應該當一回事」,我覺得還是得告訴他:


「明天期中考,看問題要細心點、寫答案專心點,這樣就沒問題了」。



幾天後,佑佑說他國語考96分。


很正常,我覺得國小啟蒙剛開始,小一大多數小朋友應該都考九十幾分。


佑佑接著告訴我:「老師說第幾個發到的,就是國語的第幾名」。


「我是第五個發到的」。


「很好啊」,我沒太多感覺。



幾天後,佑佑說他數學考100分。


「喔」,因為佑佑的數學本來就還OK。


「可是老師說全班只有兩個人考100分」,佑佑再說。


我承認當下我是開心的,外帶驕傲。


雖說題目簡單,然只有兩人考一百分,但也代表佑佑細心,否則還是會誤寫。


「佑佑,你怎這麼棒啊」,抱著佑佑,很真心的那種力道。



幾天後,佑佑說他的英文是A+++(還是A+++++之類?),總之他說他是最多加的那個層級。


老師曾告訴我們,以讀公立幼稚園小孩而言,佑佑已算是還OK的小孩。



上週五回家,佑佑拿了一張沒排名次的期中考獎狀。


佑佑說全班發五張,前五張就是從第一名發到第五名,老師說沒發到的小朋友都是第六名。


「我第二個發到,我是第二名」,佑佑用從小到大都是那種靦靦微笑的神情告訴我。


雖口中說「盡力就好」的我們,不諱言還是挺高興。


應該說很高興。


「你這小子,怎麼這麼棒啊你」,我一直覺得佑佑是不會讓我擔心的小孩,雖然我們也會擔心,但他一直如此。



排名後面代表的意義更為重要:


佑佑長大了、也大概理解考試是怎麼一回事,有些事情需要認真,需要專心、需要有心才能有成就。


「建立成就感」是這次考試的附加價值。



網路的人百款,有些人是抱持祝福的心態,有些人抱持者看好戲的心態看別人的育兒分享。


就要看你們的孩子考的如何?現在考的好,我就要看你下次考的如何?之類的負面揶揄。


挺無聊。


因此我也想過到底PO這種閃文有沒有意義?


對別人沒有,不過對佑佑的成長,這是一個記錄,因此還是在我生日這天記上一筆我覺得挺棒的生日禮物。



我們讓佑佑選了他要的獎賞。


對我們而言,這獎賞一點也不困難,也花不什麼大錢。


佑佑要的獎賞是:要去拜拜。


昨天去拜了一間廟,還特別讓他燒了金紙。


這小子很開心,超滿足。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3971907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小宣告】部落格的「再出發」或「墓誌銘」

我的部落格六歲,從嗷嗷待哺的嬰兒變成一個上學的小孩。最近很忙,因此深思我可慢慢打破以往寫部落格的習慣。


我沒有要關閉部落格,也不是故意寫這種打帶跑文。


因已經厭倦寫太多廢言的日誌,雖然旅遊日誌讓我這六年來的部落格人氣慢慢攀升,讓我虛榮的注意拜訪人氣高低。


也因為旅遊文的分享率高,讓我慢慢從育兒日誌轉變為以旅遊為主的紀錄。


有時候很煩,煩的是我習慣把每次出遊照片一一分享。


到底是為了旅遊而出門,或為了記錄而出門?


有點混了,頓了,不解了。


「每遊必分享」,這就是被制約的最明顯例子吧。


剛寫部落格時,孩子還小,什麼都是第一次,有太多可記錄的心情。


「我是過來人」,能說這句話的人,應該都略帶驕傲和嘴角揚起淺淺的微笑吧。


我知道剛有小孩的喜樂和所有酸甜苦辣,因此日誌記錄很多小孩可愛照片與種種。


只是小孩大了後,部落格的內容兩、三年前有段時間都是「旅遊」日誌當道。


最近一兩年大概會在旅遊文中穿插一些心情記錄、親子所想、甚至婚姻生活。


我幾乎每天都打了篇日誌,持續好幾年矣。


現在,並不是我不會PO旅遊文,旅遊文我還是會PO,只是我想篩選PO而非每每玩必OP。


以往一天一文的PO文「頻率」,我覺得幾年了,「已經夠了(而且現在忙,時間上我不夠了)」。



因為xuite貼心(或狠心)的服務,讓我每篇文都有機會看到一年前同樣是今天的文、兩年前同樣是今天的文、三年前同樣是今天的文......(寫幾年就有幾篇「歷史上的今天」)


有時候看以前寫的觀點,和我現在的思考點還真南轅北轍。


這到底是我寫的嗎?


所以我說這功能貼心的省思自己五、六年前的自己,但也狠心的批判現在的自己。


我並不想佐證那個觀點才正確,那個論述才是真實的自己。


因為人在不同高度會有不同視野,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心境,很難說那個觀點才是對的、才是錯的。


我沒想要替「哪個我」辯護,或更改哪篇文的觀點。


雖然有點可笑,有點矛盾,但這都是每個時期的「我」。


我預見年底很忙、明年也很不輕鬆,幾乎每天一PO的習慣我想改變。


因為很單純旅遊文或流水帳撐起一個以量制質的天地,不管六年還是十六年都沒有意義。


看似亮麗卻成默路。



一篇好的旅遊文除了文字,照片也是讓人認識景點的重要印象。


但舉目許多旅遊部落客的日誌,照片飽和度實在修很大,搞到天一定要這麼藍、山一定要這麼青才叫自然?才叫美景?


景點可以創造出很虛假的色澤,刻意營造一種照片美景對於數位化的現代人而言,不難。


但要認識現實人生,挺困難的,我想說的就是「這部分」。


婚姻和親子生活,這部分就是我所謂「挺困難」的部分,因為他們不是可修改的照片。


真實面對時,有幸福也有悲苦、有歡樂也刻苦銘心。


相對於「這部分」,網路又是「另外部分」。


網路是虛擬世界,這句話沒有人不同意。


不過虛擬世界的過度延伸,很容易讓網路生活替代現實感受。



格友番紅花曾寫,她的一對可愛女兒偶會看我們家的部落格。


不是大事,也看似網路虛擬延伸的事,但對我而言很真實。


原來小孩也會有興趣看我們這種類型的部落格?


被定義為「闔家觀賞」的格子,對我而言是種鼓勵。


雖然多數人不知道、也感受不到。


也許連佑彥媽都不知道這有什麼好提的,但我是高興的。


我會忘記大事卻在意小事,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說真的,寫部落格已成習慣,人與人相處久,多少也會有些真感情,誰說部落格不會。


原本想明或後天才寫這篇文(最近真的非常忙,正趕一研究案),但晚上又覺得「昨天寫了文,今天還沒寫文」,孩子睡了先寫一篇。


因此,這文又產生了。


現實生活煩悶,需要找些樂子。


不過每天可以找樂子,那「樂子就不再有樂子」原本的效用和剛開始刺激的high度了。


舉世黃金飆漲,是因為黃金稀少。


如果黃金像沙子一樣多,也許它就是糞土。


因此我寫完這篇,我終於可以說服自己,有時間的話我可以慢慢寫文,想寫就寫,不想寫拉倒。


寫部落格不是功課,幹嘛看成考試。


如果還有格友繼續光臨,那從今以後就算我們家格子不一樣的再出發;如果因此少人光顧,沒關係,這就算是「我來過,我六歲」的墓誌銘。


從前覺得:人可以說服理性,但無法說服感性。


希望我這次「進化」了,別太感性的雜寫心情故事。


因很多感性的懸念,不一定要記錄。


某些生命片段是可以留白、遺忘的。


這就是人生。


這才是人生。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376431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新竹北埔】綠世界、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很大,又很新

北埔綠世界0003


北埔綠世界0005



◎ 綠世界:


綠世界去年已經來過,但只有逛動物區(可見【新竹北埔】綠世界生態農場~很大,又很小 )。


最近同事給了綠世界免費入園的票,正好彥彥比較喜歡看動物,去木柵動物園也去了多次,因此一年後又來一次。


我們約早上九點初即到達綠世界,原本以為我們算早到的遊客,但一到停車場才發現已經二十幾台遊覽車,原來假日來綠世界要有「融為」遊覽團的心理準備,不管是不是早到,綠世界都是大型旅遊團很定點式的觀光景點,「遊客如織」是假日常態。


但因為遊客多,這次動物劇場我們就不再去人擠人。


之前來綠世界因為已經接近下午,因此看地圖逛了所有的動物區,認為已經逛了大半綠世界。


其實有點誤會。


我們這次時間較為充裕,把綠世界園區全部逛了一遭,原綠在綠世界園區走根本就算「健行」嘛,後面的園區很大(算是連大人走路腳都會酸的這種路程),怪不得還提供遊園車搭乘(後面有段還要爬樓梯登高)。


另外綠世界主打的並不是動物,而是各種植物園藝,因此除了動物區外,還有和植物有關的昆蟲區、蝴蝶館、水生植物公園、鳥類生態公園等。


以下為當天至綠世界照片,有興趣可看看:


北埔綠世界0020


生物多樣性探索區~綠守宮剛好吸在玻璃,看起來很扁.......


北埔綠世界0022


「吸盤」~


北埔綠世界0019


可愛動物區~豪豬有夠多


北埔綠世界0017


北埔綠世界0016


種子植物區~


北埔綠世界0010


世界最大的種子~海椰子


北埔綠世界0009


北埔綠世界0012


食蟲植物區~


北埔綠世界0015


北埔綠世界0023


熱帶雨林空中步道~


北埔綠世界0025


北埔綠世界0027


離第十五公尺的森林浴~


北埔綠世界0029


綠世界的後山還有很大一片,需要花時間和體力走~


北埔綠世界0031


水生植物公園~


北埔綠世界0034


北埔綠世界0043


水生植物公園往上爬,即可到達范姓百年客家古厝「高平堂」~


可是客家三合院古厝前搭滿用餐帳棚和桌椅,不少旅遊團中午即在此用餐,這個古厝空間頗商業化,一點都沒有百年的感覺~


北埔綠世界0037


高平堂大廳內,也擺了用餐的桌椅~


北埔綠世界0040


三合院......比較像「辦桌」區


北埔綠世界0039


我們爬到范姓客家古厝已經近中午,團體客很多都一團一團來此用餐~


北埔綠世界0045


離開百年古厝往下行走,即可走過「竹林步道」,頗有臥虎藏龍之感~


北埔綠世界0047


經過竹林步道後,可見鳥類生態公園區和蝴蝶生態公園~


北埔綠世界0049


北埔綠世界0048


北埔綠世界0050


北埔綠世界0052


蝴蝶館內、外都有一些蝴蝶,小孩總會有興趣~


北埔綠世界0002


北埔綠世界0001


總之,我們上次以為逛了大半綠世界,原來只逛不到一半的綠世界。



◎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


離開綠世界後,即在路標上看到「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的指標。


佑佑非常有興趣,也知道鬼谷子是我們之前拜過孫臏廟的老師(哪裡拜過什麼廟,佑佑總比我們清楚),我們心想:和正式路標排在一起的景點指標,應該是在地重要的廟宇景點,因此離開綠世界就往北埔老街方向走,老街不遠處即可至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


不過這鬼谷子廟看似新建,裡面只有一尊鬼谷子神像和歷史說明,佑佑有點失望,還嚷著拜路上看到的其他廟宇指標。


「不行了,這間已經是多拜的廟宇了,之前本來只想來綠世界而以」,我們告訴佑佑。


彥彥是很開心,因為這天已經看到許多動物;佑佑則摸著鼻子,有點失望的返回台北......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002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外觀~很新的廟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003


鬼谷子~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008


彥彥捉不知名的昆蟲,佑佑大驚(彥彥這方面比要大膽些)~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006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咤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以上引自鬼谷子維基百科


王禪老子祖鬼谷仙師廟007


正專心的看鬼谷子的歷史故事的佑佑~



◎ 這篇綠世界比較針對動物區,有興趣可看:


【新竹北埔】綠世界生態農場~很大,又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