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隨論】「不吃早餐,性關係發生早」,該句號還是問號?

前一兩個星期(約聖誕節的前後我們回嘉義看到的)在自由時報的外電版看到一則關於少年性經驗的報導,當時覺得這調查除了有意思外,也有些觀點可分享。


回台北後原本想在網路找自由時報那則新聞,擷取下來放在格子分享,但在網路已經找不到原本該篇文章;但在中央社也有一篇同樣出處的報導(如下)。

因為工作和研究和少年有關,有些研究結果報告時可用到,因此會特別看少年相關的研究數據。




這則新聞的標題特別引起注意:

不吃早餐的學生,性經驗比較容易發生」。




中央社的新聞原文如下:


研究調查

這個數字是如何算出來的?如何算出「不吃早餐」和「性經驗」的關係、因果?

記得當時看到自由時報的原文,有特別注意到這研究的結果對照說明。




該研究結果文述:


「因為不吃早餐的少年『生活不規律』,相對其他行為也會比較放鬆,因此性經驗比吃早餐的少年容易發生」


(文意大概如此,我只記得當時看到的關鍵字......「生活不規律」)。




當時覺得這研究有個不太理解的詮釋:

該結論顯示,性經驗和不吃早餐的相關性,是由「生活是否規律」來當指標。


但「生活規不規律」可以用在一個「每天都吃」早餐的少年......同樣的,也可以用在一個「每天都不吃」早餐的少年啊?


(每天都很規律的......「不吃早餐」)


有沒有可能是前導變項如「家庭關係」,因家庭功能不彰,影響少年吃早餐較無規律?


事實上,「家庭關係不佳」也有可能成為影響「少年提早性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


該研究直接用把「吃不吃早餐」當因,「發生性行為的可能」當果,似乎還是存在著被質疑的風險。



好的研究統計具備的共同特徵,是我們不只能看到一個數據。

我們還看到數字背後的定義內涵、測量方式與取樣方法,也就是數字的完整過程。

但報紙的相關研究顯然無法看到過程,只能看到結果。



統計當然不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過有些錯誤是要不得的。

當然這篇也不在於要把自己推到什麼事情都懷疑的犬儒之流,總用極盡挖苦的功力來看統計研究,只是對研究結果需要審慎的態度來面對。

如果想對研究結果與數據進行批判,當然需要具備對數字與結果提出問題的能力,絕不是看到統計數字就肅然起敬,尤其是報紙報導的研究結果啊。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21696996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