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觀點】從陳凱倫的說法「偏差朋友影響」談起

昨晚我看到陳凱倫出來開記者會的說明,為人父母當然能體會那種難以啟齒卻又不得不面對的無奈,何況陳凱倫一向形象不錯,公益形象深植人心,他的落淚與不堪我們應該同理。

不想也不應落井下石,不過有一些想法可略微分享:

就自己工作經驗,我聽到陳凱倫說的:「他的小孩很善良很單純,只不過受到偏差朋友的影響」。這句話在我們的工作場域不知道聽到過幾回,而且「幾乎是copy」,內容幾乎一樣,我說的並不誇張。

有時碰到在學校對其他同學霸凌的少年、在學校組幫結派(當然,學校少年搞的很多只是「聚眾」的小組織,自己掛上幫派的名字)的少年、食用管制藥品、藥物濫用(毒品)的少年......一通知父母來辦公室時,家長最常說的,就是陳凱倫說的這句話。

遇到太多次重複說法,工作同仁私下也討論過,這說法行的通嗎?

因為陳凱倫小孩的個案我們不瞭解細則,不想評論當中是非,因此我說的不是陳凱倫的個案。

但依我們接觸過的個案,很多根本是父母搞不清楚狀況,例如碰到XXX的家長,他們會說:「因為和○○○在一起後,我們的小孩才變壞的」。

不過當○○○的家長來時,又說:「我們家小孩本來很乖,是被XXX帶壞的」。

有些少年在家裡是條蟲,但在外是一條龍,父母不懂,因為父母總把小孩以為還是國小中的小孩,他們不知道上國中這幾年小孩的身心變化有多大、小孩的價值認同已經在這幾年轉變。

小孩子的行為偏差一定是有「歷程」,絕對不會「一昭一夕」就轉變。

如果等到小孩子問題發生「大條」的事情,參加幫派、食用毒品、援助交際、校園暴力、蹺課中輟......等才驚覺事態嚴重,那表示這幾年家庭的親子關係有極大問題。

父母是和小孩子每天相處的人,卻是最後一個知道他們小孩已經行為極度偏差,這不也矛盾。

遇到小孩偏差行為,我看到許多「先知先覺」一直努力的家長,也看到許多「後知後覺」的家長,當然也有部分是「不知不覺」純然放棄小孩的家長。

家長是需要學習的,但有些家長已經自己放棄(或說他們也經過好一段努力過程,但最後無奈收場),這能期待他們的小孩能改善偏差行為狀況嗎?

每一代少年有自己的文化,小朋友在學校組織的很多都不是定義中的「幫派」(大概就是俗稱的「狐群狗黨」吧),雖然也有不定期的聚會,但很多「結黨」都是小毛頭自己在學校「以為威風」的作法。

當然我的立場和角色不能允許我字句上贊同這些行為。雖然我認為每一代少年都有屬於他們的專屬次文化,包括用語、娛樂、穿著、髮型等,跨了好幾個世代的我們當然不順眼、也不順耳,只要不是太影響小孩身心發展的行為,我個人覺得不需要用大人眼光太批判。

但是如果「參加幫派,又去討債」,這不是少年喜歡同儕群聚關係的問題,因為有組織的「幫派」那可會涉及組織犯罪條例,而涉及「討債」當然也有相關罰則,更重要的是當討債的工具不只是法條,而是小孩在討債的手段,學習到的是一種邊緣的扭曲人性,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試問如果自己的小孩在幫派執行討債工作,這問題到底嚴不嚴重?問題已經不是「我的小孩很善良,是因為被偏差行為帶壞」就能解釋。

會想分享這篇不是因為陳凱倫、也不是因為少年參加幫派討債,而是因為我又聽到陳凱倫那句話,很熟悉的一句話,心裡有些感慨。

不過新聞用「陳凱倫勸人為善、子卻成黑幫幹部」這樣揶揄的字眼,還說陳凱倫手上戴佛珠勸人為善,子卻是黑幫幹部.......等嘲諷字眼,如果我是當事人當然覺得很受傷。陳凱倫對自己熟識的媒體界這樣寫新聞,心理恐怕五味雜陳,人常說「水火無情」,媒體何嘗不是。

身為父母,大概能同理陳凱倫夫婦現在的難熬壓力(當然,外人說同理,事實上只能感同身受他們百分之一不到的壓力),他的形象也很正面,希望他們能順利走過。


原始文章: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30546637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