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觀點】一場四十年的美麗錯誤~看育兒比較!

上週某日晚上等全家人都睡了後,我和佑彥媽看于美人主持的某節目,節目中探討到詹仁雄和陳孝萱的分手,有部分原因是兩造對小孩(鐵弟)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引起情感嫌隙。


陳孝萱認為小孩在學齡前,應該多給予上一些認知課程,刺激腦袋的潛能。


而詹仁雄認為,這個時期的小孩就應該玩,沒必要每天課程排這麼滿。


電視機前身為父母我們,也很難二分誰的作法對、誰的作法錯。


不過和于美人一樣(她也有一對龍鳳胎),我們會趨向詹仁雄的育兒觀點。


因提早學習腦內開發、感官認知的課程只是短暫讓小孩「某部分(某時期)比別人家的小孩厲害」,


但人生漫漫,放大小孩子的成長期來看,這些腦力開發課程真的對小孩的影響真的有這麼大?


當然育兒商人莫不把「不要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當成育兒不敗法則。


不過個人認為,上這麼多課反而可能排擠小孩應該有的人格養成、家庭連結和自我情緒管理等。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如下:


嬰兒標準體重


 


佑佑的體重大概約20(+-1)kg,彥厭的體重大概12(+-1)kg。


其實按照這個新標準(其實也不是「新」標準,只是台灣慢了四十年之譜),佑佑根本過‧重‧許‧多‧啊。


佑佑外表看起來也不至於屬於「肥」的小朋友,不過體重的數字總是說明了事實:過胖。


彥彥相對來說,是屬於比較「後段班」的體重。


記得之前量過身高體重,佑佑大概屬於百分之75上下(也就是說,落點大概贏過約74個小朋友);而彥彥屬於百分之10(也就是,一百個小朋友只贏9個人啦)


不過我在英國的姐姐的小孩(諒諒,約比佑佑大一歲)小時候,百分比大概是.....3,不過現在不也長得很好、發展的很優。


所以自己的小孩自己最瞭解,如果一直處於和別人家小孩比較的思維,那不僅小孩是壓力,大人也得不到育兒互動中的應有快樂。


 


WHO全球兒童生長曲線圖


(以上這則新聞,是衛生署最新回應)


 



「比較」其實是一種心態的延伸,就以我們成人的角度來說:


開車時,你在心裡會不會偶爾有這種想法:


前面明明沒車,這麼龜是怎樣.....


這時候開車比你慢的......好像都是白痴。


前面明明有車,開這麼快是怎樣......


這時候開車比我快的......好像都是瘋子。


 


如果心態改變,很多比較結果的解讀會顯的相當南北。


人一出生,就是比較與競賽,尤其新手父母常被「不要輸在起跑點」之類的話嚇自己。


育兒只用「分出個高下」的「輸贏」觀點,其實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成就不是掛在嘴邊,用比較結果當炫耀的品牌,而是需要認真的實踐(至於實踐什麼?每個人的目的性當然不同)。


當然,我們也沒有聖人的心,我們只是平凡的父母,對於「比較」並非完全有東方不敗的抗體。


只是完全虛榮的比較遊戲就像「歹戲」,這是外在環境和內在修養的綜合體,讓我們不得不比較。


至於比較要不要「拖棚」、會不會「拖棚」,這個「棚你要拖多久」......應該由父母自己決定。


 


P.S.


20071105早11:30補充


看到有格友回應,不過這篇原意非討論是否補習、安親班之類,重點是從成長曲線看一些育兒比較的心態。


只是對於學齡前兩、三歲就要參加什麼腦內潛能開發、認知開發這麼多課程,個人是覺得沒必要。


除非閒錢多(不過就算我們閒錢多,也不會參加,自己陪小孩時間都不夠了,還分割親子相處時間)。


某親戚孩子和佑佑一樣大,上次聽到他們說......「書上說」小孩六歲前最重要,因此要幫他們的小孩「請家教」來「補英文」還有「補日語」。


嗯,你沒看錯,是補兩種外國語言。


三歲,現在是怎樣,三歲耶。


連普通話都還沒成熟,還要他的小孩學日語。


什麼不要輸在起跑點?我看還沒輸在起跑點,就累死了。


這文的重點主要是「小小孩」,這些小小孩都還不會說話,上這麼多課程,倒不如父母親自上陣和小孩玩。


至於長大後的安親班、才藝補習班我不但不反對,還贊成。


畢竟小孩已經會用言語表達他喜不喜歡,他可以選擇或嘗試他有興趣的課程上。而安親班對於某些雙薪家庭是不得不的選擇,這可是社會結構性問題啊。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20541549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