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 星期日

我思考如何解決佑佑彥彥的「拼圖衝突」





每次彥彥都去吵佑佑拼圖,或者把佑佑拼完、正在拼的拼圖一整個倒掉,雖然佑佑每次都用尷尬的笑容看著我,有次我試圖問佑佑:「你有沒有在生氣?


WU啦(「有啦」的閩南語) 」,這樣的答案理應是「生氣」的口氣,但佑佑用平淡的口吻回應我。


我再確認一次,佑佑到底知不知道「生氣」這個情緒表達意念。


「爸爸在問一次喔,弟弟剛剛給你弄拼圖,你有沒有『快樂』?」,我試著用反問句套佑佑。


沒有ㄋㄟ」,佑佑搖搖頭。


(事實證明,他本來就懂快樂和生氣,這根本是一個自認這樣問很聰明的爸爸問的一個耍白痴問題


喔,我心裡瞭解,彥彥的舉動,真的導致「他在生氣」。


  


  • 他已經被強迫要學會隱藏生氣的情緒?

其實在某時候佑佑隱藏他的生氣,這個某時候的分野就在於佑佑當哥哥以後,他被強迫長大,他要懂得禮讓弟弟,他始終被要求當弟弟的好榜樣。連弟弟把他拼到一半的拼圖弄翻,佑佑也只是生氣,而沒有用推弟弟、打弟弟的方法表達抗議。


或許自己家庭影響,我們一直秉持尊重小孩的發言權與自主性,原則性之外的管教,凡事多尊重小孩,讓孩子去選擇要或不要,那我們才有立場要求他對這個選擇負責,就算他只是個兩歲多的小娃。


前幾天我發現佑佑拼完的拼圖又被彥彥當場毀掉,佑佑竟然跑去向八德阿嬤告狀:「弟弟把我A拼圖弄壞了耶」。


我察覺到他的憤怒,憤怒到把這事情渲染,他似乎在向他人宣告他被欺負了。


佑拼圖


(他是喜歡拼圖的小孩~)


之前沒太注意佑佑的情緒反應,直到最近我們發現佑佑有時候隱藏他的不高興,原來佑佑一直被我們誤解,他也有人的「正常」情緒,因為他辛苦拼到一半的成品被弟弟1秒破壞,但我們總是以「弟弟謅細漢A,還不懂事」來分解佑佑的情緒。


當我慢慢發現佑佑生悶氣時,我提醒佑彥媽,「弟弟謅細漢A,所以......」這個理由我們要看情況用,這理由有可能成為負面教育的必死金牌。同理心而言,就算是成年人拼圖拼快完成了,突然整個被倒掉破壞,誰能不生氣?那......佑佑為什麼不能生氣?


  


  • 你快樂嗎?你生氣嗎?

教育外在的「規矩」之外,對於內在他們的情緒與想法也需要重視,最近我們學著「記住」問佑佑的內心情緒,他快樂或生氣?


父親的這個角色中,我已經做了兩年多的學生,扮演雙重角色的時間或許是一輩子的事情,對於彥彥並不是特別遺漏,彥彥有意義的互動還在初步,而是佑佑已經能簡單口語互動的年紀,常有更多的察覺與自省,所以在學習中還是會有深刻的領悟和心得。很想和有小孩的父母分享心得:就是對於特定情況,你可以詢問你家寶貝的心理狀態。


「你現在有沒有生氣?」、「你現在有沒有快樂?」、「為什麼生氣?」、「為什麼快樂?」,他們的答案會帶我們到我們未曾思索過的空間。


  


  • 分享情緒

這樣的詢問能讓他們把情緒和我們分享,我慢慢發現,佑佑會「主動」告訴我們他的喜怒哀樂,例如我已經很想睡了,他還叫我起來玩「打架」的遊戲(這遊戲不都玩了千百回了,不過他最近會自己想當「怪獸」,這倒是轉變),不理他他會說:「我在生氣ㄋㄟ」。


我喜歡他把情緒告訴我們,和我們分享「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是「我們要的」喜怒哀樂。


回歸主題,佑佑是兩歲七個多月的小朋友,但彥彥是個一歲的小娃,我們還沒辦法用理性溝通教育他們兄弟倆,目前多數是告訴彥彥:「哥哥在拼圖,不能過去」。但效果不大,彥彥還是照爬過去,想當然爾就會聽到:「弟弟,不行! 」的回應。


現在的「對策」只能消極的盡量利用弟弟爬出去房間時(或直接抱弟弟去客廳),讓佑佑能「安心」的拼圖(說安心,是因為只要有弟弟在,佑佑隨時要注意,因為弟弟隨時會「突擊」 )。


只要是人,都會爭吵,尤其是小孩子這類群,爭吵是他們擅長的一部份,手足間的爭吵也是成長的一部份,我們始終是兩個小孩子的靠山,但在必要時候還是要當仲裁者。縱使我們已經成為包尿布、把屎把尿的達人,不過我們不是育兒專家,對於更精準的手足互動與教養,我們都在跌倒中尋求更適合教養小孩的方法。


[ 加入書籤 ]

HemiDemi MyShare Baidu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Del.icio.us Digg technorati furl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 留言者: 2007-08-20 17:01:40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小葉子
DATE: 08/20/2007 08:42:41 AM
IP: 0.0.0.0
EMAIL:
URL:
To Renny:

「大的一定要讓小的」?這樣的規定很可怕。

其他問題已回至你的格子~





  • 留言者: 2007-08-20 18:49:20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嚇破魔鏡的巫婆

DATE: 08/20/2007 09:51:41 AM
IP: 0.0.0.0
EMAIL:
URL:

對我而言 也不知道如何教育他們


一個五歲半 一個七個月大 如何互動如何互助互持   小孩學習成長 大人也是學習成長







  • 留言者: 2007-08-20 21:35:14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Jessie
DATE: 08/20/2007 12:26:48 PM
IP: 0.0.0.0
EMAIL:
URL:

父母的每一堂課,看起來都是大學問耶!我想,有多少父母會像佑彥爸媽深入剖析的討論育兒方法呢?


更厲害的是,佑彥爸還能訴諸文字描述的分享,真的很不簡單!







  • 留言者: 2007-08-21 01:07:31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天平琴

DATE: 08/20/2007 04:42:36 PM
IP: 0.0.0.0
EMAIL:
URL:

從確定有小崴開始,就一直在思考兄弟間的教育問題!


楷崴爸沒有兄弟間相處的經驗,只能想像,觀察跟揣摩!


"讓",對楷崴爸來說,絕對不會是唯一的解決方案!--至少到現在來說!多些公平,也許會讓他們有更好的成長空間....


在小崴還小的時候,希望讓楷有些作哥哥的責任感,也讓楷知道作弟弟好榜樣的重要。


或許,我們在明年的這時候,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是否還有現在的原則....我也不知道!


畢竟,這些都是理論,要實際踐行了才知道!


不過呢,讓我佩服的是,佑佑已經可以玩這麼多片的拼圖,不像楷楷,10片都不到......







  • 留言者: 2007-08-21 16:14:42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小城綾子

DATE: 08/20/2007 11:56:02 PM
IP: 0.0.0.0
EMAIL:
URL:

To 小葉子:

佑喜不喜歡和彥玩我倒沒特別注意,或許拼圖上的衝突的凸顯性比較大壓過其他互動問題。

安和民的互動頻率和強度(或問題),應該會像佑彥一樣,大了些,問題會多了些。


To 疾風:

對我們而言,或許不是不知道如何教育他們,而是用什麼方法適合他們。


To 巫婆:

論公平,人說世界上的純粹公平只有當「水平放一分鐘」那才是絕對水平。哥哥弟弟不同的背景處以相同的處罰?是否公平?或只是齊頭式的假公平?


To cc:

有小孩就會知道,肯定會有很多感受與自省,只要你對人的敏感度別太差的話。


To Jessie:

「大的一定讓小的」這封建理論非常沒道理,但不是完全摒除,黑白別因為「大、小」設事,互動也不是非一即零的零和遊戲,別人如何想無法支配,至少我們提醒我們自己。


To 凱崴爸:

我也無兄弟互動經驗,只有一個姐,不過通常是被讓、被照顧的機會比較多。

但當兵的經驗因為學長學弟制,好像有很多弟弟,本人極度厭惡老兵欺負菜鳥的文化,當老兵時很照顧新兵,這也是另一種兄弟手足吧。

每個家庭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不過楷崴肯定會有自己的互動問題。

佑原本也拼幾塊,但突然好像就「開竅」了,其實很大部分是源於他自己對拼圖有興趣。


To 天平琴:

不用擔心,很多事情都是遇到才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做中學」,沒有人是天生的父母。

大家都是親子的學生~


 







  • 留言者: 2007-08-21 20:52:04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WIND

DATE: 08/21/2007 09:26:57 AM
IP: 0.0.0.0
EMAIL:
URL:
To 小城綾子:

不是我注意到,是我們注意到。小朋友有些舉動,我們會互相使臉色提醒,提醒他們或我們自己。





  • 留言者: 2007-08-22 14:06:24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媽咪~菲

DATE: 08/21/2007 10:16:04 PM
IP: 0.0.0.0
EMAIL:
URL:
To WIND:

不過他們都太小,尤其彥,非常時期,要非常方法。





  • 留言者: 2007-08-22 19:39:45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nanamom
DATE: 08/22/2007 08:23:36 AM
IP: 0.0.0.0
EMAIL:
URL:
To 媽咪~菲:

我特別相信,多數父母都有自己的管教方式,多數父母不見得用格子抒發,多數父母也可觀察到自己小孩的特質,我們沒比別的父母心細(甚至更粗心),只是有些感觸利用文字記錄,順便提醒自己,也希望把一些育兒感觸提出來分享。





  • 留言者: 2007-08-23 09:43:28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5 16:06:02

佑佑皮皮

DATE: 08/22/2007 01:37:45 PM
IP: 0.0.0.0
EMAIL:
URL:

我家老大比妹妹大三歲多,所以當年也要常常處理哥哥好不容易完成的拼圖或樂高玩具被妹妹破壞的事情,


我們會幫妹妹也準備一份跟哥哥一樣的拼圖讓妹妹「陪」在旁邊玩,而不用消極的把小的帶開,因為我們發


現就算把小的帶開了,他還是會不死心往哥哥那邊移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