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小窩住了三年多,現在每天晚上回來看到房子從原本的樣貌到被拆、解、建到另外的格局,我第一次以虧欠但熱切的心情注視著我們小窩的改變。
師傅說裝潢至少還要一個星期,真想裝潢快弄好,好讓多多、佑佑都能回來「團聚」(因為現在還真的是各分東西呢)。
有時候想想,人的認知真的是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
當時看上這間房子,不可諱言的,我們都是出於廚房、玻璃格局很清幽,符合我們購買的動機,也就是心理層面「我們想要的」房子樣貌。
一個人的認知,從來就是嘲弄人的。
從前被我們視為美化的,如今卻變成改造房子的第一首選目標;從前被我們視為房子主體的,現在則被貶抑成邊緣地位。
玻璃屋封了,取而代之的是木板隔間。
但生活總是在變,從兩個人,到兩個小孩,為了讓小窩功能具備更多的實用,我們也多訂製了許多儲藏櫃,改變已成為既定必須。
多了孩子,改了房子、少了銀子。看著正被解剖的小窩,不管用缺憾或重生的角度來論,未嘗不是好事。
至少讓我們有機會咀嚼這小窩,在不同時空、不同樣貌所呈現的記憶機會。
P.S.此篇除了寫一些想法,重要的是可以讓目前在嘉義的媽和英國的姐能看一下目前房子進度,不然每次用電話也說不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